清水染衣 作品

二百零七節 廣州龍脈傳說

    “再說任囂和趙佗?這就更不靠譜了。”張毓呷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說:“要挖斷馬鞍崗還是需要很多人力的,任囂築番禺城雖然不大,但他同時要修築各縣城池。將手下人馬分駐各處,不斷鎮壓小股的百越餘孽,不要忘了,當時有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加起來十幾個縣呢。老任怕是沒這個閒心,也每沒人力去挖山。”張毓豎起一個手指。

    “任囂沒多久就掛了,而趙佗就更不可能挖龍脈了,這一正一副兩統帥早已有不臣之心,要不是任囂早死,秦亡之後在南越稱帝的也許就是任囂本人也未可知,任囂在臨終的時候囑咐趙佗,:‘番禺負山險阻,南北東西數千裡……可以立國’。你說他都要自己立國了,何苦要挖自己的龍脈?諸位說這哥倆會老老實實按照嬴政的指令挖龍脈嗎?”張毓再豎起另一個手指。

    眾茶客點頭稱是。他們還是第一次有人這麼詳細的從歷史從邏輯上來考據一個傳聞,不但合情合理,且絲絲入扣,眾人不但覺得新鮮,更是發自心底的感到敬畏。連茶居的老闆夥計也聽得入了神。

    張毓繼續道:“實際上馬鞍崗開鑿要到洪武朝了。大夥大約都聽老輩人講過,前朝的時候廣州是三座城,到大明才變成一個城的。當時將三城連為一體,再往北擴,越秀山是廣州城外最高的地方,修築新城的時候便也包進去,也策應安全。假如不鑿馬鞍崗,這北門打算開在哪兒?”

    “這麼說,馬鞍崗的開鑿是本朝――明朝的事情嘍?”有茶客吃驚的問道

    “正是。”張毓道,“這都是地方史志上有得東西。一看便知。”

    眾人聽完不禁恍然大悟,嘖嘖稱奇之餘,又有人問起永嘉侯建鎮海樓又是怎麼一回事?

    張毓慢條斯理地說:“這個傳說是這樣的,據說大明肇始,永嘉侯朱亮祖收復廣州,聽信風水先生之言,恐越秀山有天子之氣,在奏請朱元璋和劉伯溫批准後,遂在山上建鎮海樓,企圖鎮越秀山的王氣。”

    “但這裡有幾個疑點,一是假如秦始皇的傳說成立的話,廣州龍脈已斷,再建也無用,根本用不著鎮壓;二是假如說有天子之氣的話,歷朝歷代在越秀山埋葬的官宦大戶,平民百姓不知凡幾――大夥都是去過越秀山的,滿山都是墓碑――也沒見過誰家出了皇帝。”

    雖說鎮海樓到底有無鎮壓之意張毓並沒有徹底的否定,但是鎮海樓沒蓋之前廣州便已經存在了千年,山上葬人的墳墓一層一層不知凡幾,卻沒出什麼像樣的皇帝,這可是鐵得事實。

    張毓說到這裡,肚子不覺有餓了,不由看了幾眼別人桌上的“粉果”,老闆不待眾人吩咐,趕緊取了一碟過來請他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