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一百零三節 方略和判斷

    轉載請註明出處:

    事實證明,朱鳴夏等人還是太低估封建社會的道德下限了。熊文燦此時已經是死馬當活馬醫,“縱兵為匪”的策略一出,各路“官匪”便紛紛出爐。不但在廣東潰散的明軍迅速化為土匪,原本已經投降,“暫守城池”的官兵也有相當一部分轉化為各種土匪集團;退到廣西的不少官兵也紛紛重返廣東。

    最要命的是本地的一些“土豪”“鄉賢”,原本抱著“謹守村寨”的思路,但是土匪的猖獗使得他們也迫不及待的加入到這場劫掠的狂歡中去了。特別是一些山區縣份,原本就有土客矛盾,藉著亂世,立刻便演變成一場互相驅逐、掠奪的大亂鬥。

    局面紛亂如麻,但是許可根據各種情況判斷,這場亂局固然眼花繚亂,但是這場大規模的騷亂並無一個主心骨,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一個類似李自成、張獻忠之類的首腦人物來匯聚這些力量。廣西那邊雖然是充分的“鼓勵”,並且給予物質上的支援,但是並沒有一個高級首腦人物回廣東來“主持大局”的跡象。所以短期內這些匪夥無法凝聚起足夠大的力量,除了禍害老百姓之外,對大局並無多少影響。

    但是這種匪亂長期化的話,到某個階段大浪淘沙,必然會出現某個深孚眾望,手腕出眾的首領人物,到那時候,“匪夥”就會演變成“流寇”--晚明的李、張、曹集團,很多就是這麼逐步升級起來的。

    正是基於對外情報局的這一判斷,朱鳴夏請示席亞洲之後,提出了粵西治安整肅的作戰方案。

    方案並不複雜,主要目的,是恢復連山周邊的治安狀態,將“瑤亂”控制在連州範圍內,遏制住瑤民暴動擴大的趨勢。同時,清剿沿路土匪,恢復各縣的正常秩序,用大炮將歸化民縣長和國民軍中隊送入各縣。重建秩序。

    “……任務的首要核心,是防防止瑤亂擴大化和恢復地方秩序。”負責解說的參謀在作戰會議上侃侃而談。

    具體作戰計劃是由楊增的第8營並一個炮兵連為核心組成綏江支隊,首先前往四會,隨後溯綏江而上接收廣寧、懷集――這兩個地方原先駐守的官兵降軍已經潰散,社會秩序陷入混亂之中。

    佔領懷集之後,即分兵進軍連州,剿撫雙管其下,儘快困住瑤民武裝,防止其向四鄰擴散,進而與匪夥結盟。

    根據參謀部的推斷,瑤民武裝一是可能西向,南下梧州進而和廣西的瑤民合流;二是東進乳源,策動當地瑤民暴動,那麼直接會影響到中路軍的側翼;三是向西江進軍,策動羅定的瑤民起來暴動,

    連山瑤民若要西下梧州,要麼向西取道賀州,要麼向南經懷集,賀州有廣西明軍駐守,官軍雖然樂於見到瑤民在廣東造反,但是不會讓他們通過。懷集就是他們下梧州的必經之路。而且流經懷集、廣寧和四會的綏江正是發源自連山,支隊進可攻克懷集直搗連山,退可依託綏江四會固守廣寧,還能配合清遠的中路軍,事若有變順流而下幾天內就能趕回肇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