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二百九十五節 三亞的商站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許延亮三亞之行的最後一站是東南亞公司的商站,東南亞公司以三亞為母港的船隻很少。冬季更是幾乎沒有業務,所以只有十來名工作人員留守,負責看守貨棧、船隻和辦公室。業務活動基本停頓。大部分辦事人員都被臨時調到外地碼頭去了。

    這東南亞公司的開支管理倒還算嚴格。許延亮心想。

    留守在商站的負責人名叫唐徵。他即不是船長,也不是股東,而是貨真價實受元老院委派的“幹部”。許延亮知道,在這類公司裡任職的歸化民幹部不僅僅是“自己人”這麼簡單,很有可能也是政保局的隱幹。他完全可以信任。

    簡單的問了下公司的運營情況之後,他看似隨意的問道:“你老家哪裡的?”

    “老家是廣東高州府的。”唐徵說,“那年下南洋做生意,在瓊州海峽遭了海盜,幸虧被元老院所救。可是虧折了本錢,也沒法做生意了,乾脆就留下了。”

    “怪不得你到這裡來任職,原來也是下南洋的商人出身。”

    “首長見笑了,我這種商人,帶得貨不過幾包而已,小得不能再小的買賣。下南洋是本小利大,只要不出事,跑一趟全家能吃上一年的。可要是遇上天災人禍,立刻就是破家。我就是這麼留在臨高的。”唐徵頗為感慨,他當初隨海家的船隻下南洋,沒出瓊州海峽就被海盜打劫,雖說最後獲得營救,撿回一條小命,但是貨物被水浸,受損嚴重。

    “原來是這樣。”許延亮點頭,“你去過幾回南洋?都販賣些什麼貨物?絲綢?”

    “前後五六回吧。絲貨吃本太重,我販賣的都是食物和日用品。那邊什麼都缺,一文錢的東西能賣二三十文。”

    唐徵是個小商人,所以他去的地方並不是許延亮經常聽到的諸如馬尼拉、巴達維亞之類的東南亞的大口岸,而是一些他很陌生的港口。較之於商賈雲集的大口岸,較為偏僻的中小口岸的生意更好做,獲利也更高。缺點就是安全些更低。

    他是商人出身,很是健談。許延亮原本對海貿所知甚少,基本都是看書看材料得到的訊息,現在聽他敘談實務和例子,生動有趣。不覺談了許久。又談到了目前東南亞公司的運營情況。

    許延亮知道東南亞公司的運營類似舊時空的出租車公司。公司並不經管具體的營運,只負責管理、稅收、人事和後勤工作,具體運營都是由船長負責。而這船長,要麼是受股東的僱傭,要麼本人就是股東。

    他問了問東南亞公司船隻的運營情況和運營成本是怎麼合算的。唐徵說現在東南亞公司採用的航線許可證制度。公司下屬的船隻,如果是經營貿易,不是充當承運商的話,需要向公司申請許可證。

    “就是過去的令旗吧?”

    “對,也有這麼叫得――說起來這也的確是一面旗。”唐徵說這種許可證有包年和航次兩種計算方法。包年的貴,但是不限航次,適合常年跑的航線;單獨買航次便宜,適合不太常跑的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