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草原上的牛 作品

五三六 宿命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是萬古不變的道理。

    華夏戰國末期,就有人提出了“遠交近攻”這一個實用外交策略。

    實際上的情況也是這樣,東瀛、羅剎兩國都是偷偷的支持華夏國內各種反對勢力,目的只有一個,搞亂華夏。一個強大的華夏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劉大雙也不例外,在東瀛及羅剎暗中支持各種反對勢力。這兩個國家不亂,發展起來,華夏就危險了。

    東瀛國土狹小,除了海水啥都缺。可是國民卻麻煩,單一民族,受軍國主義教育多年,不好滲透。可是,他的工業基礎薄弱,剛剛起步。經濟上也是勉強維持個溫飽。

    所以,對於東瀛,劉大雙採取的是“經濟絞殺為主,人員滲透為輔”的策略。

    羅剎的情況則完全不同,國土遼闊,東西間相距一萬多公里,太陽在東邊升起時,西邊才剛剛入睡。而且資源豐富,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不過,羅剎由於擴張太快,很多新地盤消化不良,加之國內二百多個民族,各種矛盾也比較突出,猶如一個即將爆炸的火藥桶。

    所以,對於羅剎,劉大雙基本上是以支持其國內各種反對勢力為主,讓羅剎人自相殘殺,無暇顧及華夏。

    現在看來,對東瀛也好,羅剎也好,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都看到豐碩的成果。

    “十二月的炮響”預示著羅剎未來幾年進入了無休止的內戰,會變得虛弱無比。

    劉大雙有理由相信,那些老牌的列強國家也不會放過這次機會,一定會趁機下手,把這個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國家肢解,並分成一大堆小國家。

    要知道,幹這個活,列強國家都沒了熟手,經驗豐富,比劉大雙這個愣頭青強多了。

    對於東瀛,本來事情按照劉大雙的計劃,已經一步一步進入了死衚衕,經濟發展停滯,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窮兵黷武的東瀛人只好挺而走險,發動了侵略東北的戰爭。

    劉大雙相信,三個月左右,東瀛的經濟將會被戰爭拖垮,進入崩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