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蝦蟹 作品

第1736章分析

    “我也仔細分析過,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一直到九八年底,企業改制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佔相當大的比例,但是從九八年開始,徵地拆遷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日益上升,九九年最為明顯,而且不少都是因為前期徵地拆遷的失地農民因為生計無著落,而來區裡要求解決生活問題,我當時就有些擔心,今年這種情況更明顯。”

    於文亮默默的傾聽著臧克明的分析,這些來自基層第一線的具體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我們區裡之所以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尤其是在工業園區裡以相當優厚的政策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希望利用這些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來吸引這些失地農民就業。

    為此,我們區裡專門針對這些企業出臺了關於吸引本地下崗工人和失地農民的優惠政策,我們區裡寧肯在財稅上付出一些,也希望能夠讓我們的下崗工人和失地農民能夠謀到一技之長,能夠有一個較為穩定、而又長久的工作崗位,能夠為他們家庭和生活穩定提供保障。”

    於文亮點頭認同臧克明的觀點,我在和他談及懷州區這方面的做法時,也是相當讚許,也專門要求他要收集這方面的有關情況資料,以便為日後市裡決策提供依據,而市裡現在這方面還沒有什麼動作,遠遠趕不上懷州方面的探索。

    “區裡為什麼對市裡修改後的新城市規劃方案有些牴觸情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擔心在目前補償和保障機制不健全或者說不科學的情況下,如此大規模的推進城市化進程,將會帶來巨大的副作用,在這一點上,不知道市裡邊有沒有足夠充份的思想準備?

    在前面還有不少遺留問題尚待解決之際,這樣龐大的城市建設規劃又將造成多少失地農民,他們日後的生計怎樣解決?會不會又出現一大批因失地而淪為赤貧的農民,如果是那樣,懷慶要想實現長久持續的經濟發展,懷慶要想像市裡提出打造宜居宜業之城,這條康莊大道上就埋下了一顆巨大的定時炸彈。”

    臧克明一連串的反問、質疑,讓於文亮陷入了沉思中。

    “我知道市裡邊也有一些計劃和想法,但是我覺得有點霧裡看花的感覺,落不到實處,到最後,可能我們就不得不付出現實的巨大代價,所以我很希望市裡邊能夠在這些方面給予下邊一些更為具體、更為實際的政策制度。”

    臧克明覺得自己情緒有些激動了,於文亮並非政策制定者,他頂多也就是受領導之託,來了解掌握具體情況,然後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的。

    “老臧,你說的都是一些很現實的問題,市裡的確有一些想法和計劃,比如,葉市長提出了要打造全省職教基地,其中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免費或者提供補助幫助失地農民和下崗工人進行技能培訓,這並不是什麼華而不實的東西,而是實打實的諸如駕駛、電腦文秘、裁剪針織、車工、鏜工、銑工、刨工、電焊、汽車摩托車修理等最基本謀生技能,要讓學習者經過幾個月的學習,能夠自謀職業達到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