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山客 作品

第339章 兩軍交戰 不斬來使?

    而華元則作為人質到楚國居住,這一規則逐漸演變為“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之所以在當時能流行開來,是受了大環境影響。

    因為春秋時期各國的諸侯,基本都是親戚,那些士大夫階層也是沾親帶故。

    所以啦,做人留一線,日後好一起喝酒。反正也不耽誤國事。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放在其他時期那就不一定了,如果使者的禮節很到位,傳遞的信息不作死挑釁。

    一般來說,還是可以活著回去的。

    但一旦反著來,祭旗基本是沒跑的。

    比如東漢時,耿恭被匈奴圍困,匈奴派使者招降,耿恭親手殺了使者,並且在城頭用火炙烤匈奴使者屍體。

    這就是《滿江紅》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出處。

    再比如,蒙古南下攻宋,名將王堅死守釣魚城,蒙古大汗蒙哥派降將招降。

    王堅把該漢奸降將押到閱武場,斬首示眾,軍聲大振。隨即誓死守城,一個飛石重傷蒙哥,最後蒙哥傷重而死。蒙古被迫撤軍。

    此戰影響重大,挽南宋之國運,折上帝之鞭。

    按照大漢如今的規矩,這個信使著甲、佩刀其實並沒有什麼冒犯的意思。

    雖然說衣不著甲、腰不佩刀更能顯示誠意,但那樣做的話,曹操不就是先行示弱,任由劉玄拿捏了嗎?

    所以曹操即便是擔心夏侯淵的安危,卻還是按照一貫的規矩派出了信使。

    在三國演義中大名鼎鼎的單刀赴會,在歷史上其實就是參會人員每人只配單刀。故而得名——單刀赴會。

    並非如演義中書寫的那般,將關羽描寫的英雄無比,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魯肅的鴻門宴。

    這次“單刀會”,經戲劇家、小說家敷衍,關羽成了英雄,魯肅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軟膽怯的侏儒。

    這些都是藝術家們的創作與yy,並非歷史真相。

    而歷史中的單刀赴會,是在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

    吃進嘴裡的肉還能再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