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566章 困難重重

    這種特殊的機制,導致人體在冷凍期間,無法完成記憶,從神經元的老結構,向新結構的轉變。

    基於這種情況,便出現了記憶缺失的情況。

    現在實驗室的研究,還沒有冷凍超過三年,自然不會發現這種情況,最多出現一些記憶模糊,或者微量片段丟失。

    而人類的記憶,還有一個特殊的機制,叫做“片段連鎖”。

    即某一段記憶,如果缺失量沒有超過1%,或者缺失量雖然超過1%,但在5%以內,又加上缺失記憶明顯不連貫,就不會感到明顯的失憶。

    這主要和人類記憶的機制有關係,人類的記憶往往是三維立體的。

    假如一段記憶,是你去搭乘公交車,就算是中間缺少了一部分片段,但是人腦可以根據在此期間的其他記憶片段,將這段記憶補完。

    而冷凍超過三年,此時人腦記憶已經缺失了20%~40%,如此巨大的缺失量,人腦的自動腦補機制,已經無法修復這些記憶了。

    但是黃修遠又不好直接提醒,畢竟人體冷凍技術是一個全新領域,負責研究的研究員們,都還沒有做冷凍三年以上的實驗,這個現象肯定要等三年後,才會被發現的。

    他向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提醒道:“從動物實驗中,暫時沒有發現什麼副作用,並不代表沒有,畢竟動物又不會說話,不能表達出真正的感受。”

    首席研究員叫劉創作,之前在魯省研究人體冷凍技術,去年三月份才受邀加入這個項目。

    他點了點頭:“黃院士言之有理,我和團隊的其他人,也是這樣認為的。”

    “其他器官的變化,可以作為次要客廳,但是人腦必須作為重點課題,我東西人體冷凍會影響到人腦。”黃修遠隱晦地提醒道。

    劉創作也深有同感,人腦是人體中,最核心的器官,沒有之一。

    “我建議做一個逐年增加的人體實驗,從現在就可以開始做,看看在長期冷凍狀態下,人體是否會發生一些改變。”

    黃修遠將實驗長度定位1~5年,一共五批50人,看看這些人在不同冷凍時間後,會產生什麼變化。

    “如果這樣,我們的實驗體可能不夠。”劉創作有些為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