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619章 投產比

    負責核電池項目的張天程博士,聽到核電池安全的問題,思考了一會,說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各位,現階段的太空探索和建設任務中,核電池是我們的重要領先技術,安全問題要重視,但不能因噎廢食。”

    黃修遠倒是沒有一棍子打死,他贊同張天程的觀點:“用是一定要用的,關鍵是安全措施要全面,特別是衛星和空間站上的核電池。”

    在廣寒宮基地的核電池,其實相對比較安全,就算是出現核事故,也可以將整個太空艙廢棄,然後挖一個大坑填埋了。

    因為月球沒有明顯的自然水循環系統,地下水深度都在一百米以下,一部分區域的地下水深度,甚至達到幾百米。

    就地掩埋核廢料,並不會汙染地下水。

    而且掩埋過程中,可以向廢棄的核電池著,注入氧化硼和鉛,達到稀釋核燃料濃度,以及凝結的目的。

    但在太空中漂浮的衛星、空間站,可沒有地方掩埋核廢料。

    要麼留在軌道上,變成太空垃圾,為日後留下一個巨大隱患;要麼送回藍星,或者送到月球,進行拆解處理。

    眾人討論了十幾分鍾,拿出了一些方案,比如增強防護層、機械散熱、緊急散熱、配備稀釋劑、凝結劑,緊急彈出系統之類。

    能想到的處理方案,只有成本允許,都給用上。

    雖然會直接一些成本,但如果可以減少事故發生率,以及日後的處理麻煩,這些成本倒是值得。

    如果學習nasa的急功近利,現在是便宜了,以後的麻煩絕對少不了。

    如果nasa當時在建設前哨1的時候,多拿出幾百萬米元,建設一套艙內水循環的全面檢測系統,完全可以避免今天的慘重損失。

    其實太空艙在地面的建設成本並不高,如果像航天科工的空間站太空艙那樣,工廠流水線上,大規模量產。

    除去裡面的科研設備之類,一個標準太空艙的成本,就150~300萬華元左右。

    而nasa的成本之所以那麼高,一來是因為資本需要大量的利潤;二來,則是技術跟不上,導致太空艙的死重太大;第三個原因,是因為運載火箭的成本太高。

    這些原因綜合起來,導致nasa發射一艘月球飛船,平均每噸有效載荷的成本,高達500萬~2000萬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