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738章 建設(二)

    讓我們將視線,從藍星同步軌道,轉向藍星近地軌道。

    天宮空間站。

    18年剛剛開始,聯邦航天部就成立了太空旅遊局,專門負責管理太空旅遊的業務。

    同時也進一步,優化了太空旅遊的程序。

    不過可以申請上太空旅遊的民眾,年齡限制仍然在20~50週歲之間,年齡太小或者太大,都不允許申請進入外太空。

    至於疾病之類,目前而言,聯邦已經攻克了絕大部分的級別,包括之前在研發期間的人造納米器官之類,現在已經進入了量產階段。

    心臟、腎臟、肝膽、胃腸道之類,已經有人造納米器官,至於人造耳、人造眼睛之類,比心臟之類還早一年多,就大規模上市了。

    癌症也被全面壓制,通過這麼多年的努力,聯邦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全民體檢體系,很多疾病在一出現,就被扼殺在萌芽之初,根本不給惡化的機會。

    現在聯邦少數沒有攻克的疾病,只有三個大類型,即高速變異微生物的感染型疾病、人類遺傳病、太空綜合徵。

    微生物感染,這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現在一般採用的方法,是多管齊下的綜合療法,即採用多類型的廣譜抗生素、專用疫苗、納米機器人定點清除。

    雖然不能做到百分百免疫微生物的攻擊,但多少還是沒有像以前那樣束手無策。

    要知道在以前,被微生物感染後,特別是被病毒感染後,人類要麼靠自己的免疫力硬抗過去,要麼等待疫苗。

    不像現在,聯邦的各大醫藥公司,陸續研發了很多新型抗生素,加上各種專門對付微生物的納米機器人,可以在初期硬抗微生物的炎症風暴。

    保證患者可以拖到疫苗研發成功。

    如果廣譜抗生素、納米機器人都無法抑制微生物感染,還有最後一個方案。

    那就是今年剛剛被聯邦衛生部批准的“人體冷凍技術”。

    沒有錯,就是人體冷凍技術,這個技術經過這幾年的完善,終於將一系列副作用,壓低到非常小的程度。

    只要連續冷凍時間,不超過45個月,那解凍後,患者的身體就不會出現嚴重的副作用。

    這給了很多患者另一個選擇,萬一遇到現在無法解決的絕症,他們還可以選擇進入冬眠艙中,前往未來等待新技術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