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 作品

第一百三十五章?? 聚力(3)

    吳孟明和曹化淳同時來到了南京,稟報漕運的相關事宜,這出乎了朱慈烺的預料,兩人同時來到南京,肯定是有重大的情況稟報。

    朱慈烺一直以為,身為錦衣衛指揮使的吳孟明,能夠處理漕運的相關事宜,所以才會在吳孟明不知道如何處置杭州知府抗拒運送漕糧事宜的時候發脾氣,毫不客氣的訓斥了吳孟明,現如今曹化淳前去協助吳孟明,應該說漕運的事宜基本不需要操心了。

    身為穿越者,朱慈烺看的比較遠,前世的經驗告訴他,做事情不要過於的著急,越是處於危機之中越是要冷靜,只要處於理智的狀態之下,做出的決定就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不管是斬殺山東總兵劉澤清,還是集中散落在各地的漕糧,目的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抵禦李自成可能發起的對南方的進攻,抵禦可能入關的後金韃子,保住南方,雖然穿越的朱慈烺,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面改寫了歷史,但歷史是不是按照原有的軌跡行進,這不是朱慈烺能夠完全左右的,他必須要做好該做的事情之後,才有底氣和力量徹底的改寫歷史。

    當下最為主要的任務,就是抵禦李自成和後金韃子。

    山東不能丟,湖廣儘可能的保住,長江防線是最終的底線。

    這裡面大有文章可做,最為穩妥的辦法,就是壯大自身力量的同時,讓李自成與後金韃子之間拼死對峙,以爭取時間,當然,想要做到這一步,還有很多的困難,父皇朱由檢自縊身亡的消息傳到南京之後,諸多的文武大臣肯定將李自成視為頭號的敵人,務必處之而後快,甚至不惜聯合後金韃子,聯合已經歸順後金韃子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

    歷史的軌跡就是這樣,南明的弘光皇帝朱由崧,明知吳三桂已經歸順後金韃子,依舊冊封吳三桂為薊國公,確定“連虜平寇”的方針,甚至派遣了北使團,妄圖與後金韃子聯合起來對付李自成,結果是自取其辱。

    這等的方針絕不可行。

    最好的辦法,是支持李自成與後金韃子之間捉對廝殺,堅持的時間越長越好。

    朱慈烺還是有一定的底氣,首先大明王朝的南方屬於富庶的地區,雖然多年的災荒,讓南方也貧困交加,不過集聚起來力量對抗李自成的進攻還是有可能的,至於說抵禦後金韃子的進攻,這肯定有難度,但也不是不可能。

    其次在南方強力的籌集糧草可行,危急關頭首要是保住南方的根據地,該要集中的糧草必須集中起來,這樣做可能導致一部分的百姓陷入到死亡線上,可這是必須付出的犧牲,日後想辦法予以彌補。

    最後是軍事方面,南方還是有一些兵力,南直隸範圍內有徐州總兵高傑,麾下控制近五萬的兵力,鳳陽總督馬士英,麾下控制有六萬左右的兵力,至於湖廣總兵左良玉,麾下號稱有百萬大軍,只要控制了這些力量,派遣良將,足以抵禦李自成與後金韃子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