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九十章,長春特種光電機械廠




    “第一次,就兩百片吧,我要看看這臺機的良品率變化。”唐華說。



    芯片生產線運行起來,有高頻的噪聲,但幾乎沒有震動。



    震動和低頻噪聲(同樣說明機器在震動)對芯片生產是大麻煩,機器本身肯定會盡量避免震動。實際上芯片生產線也儘量要求建在地震很少的地方。



    就在小聲但很尖利的噪聲中,100毫米直徑的單晶硅片被塗覆上了光刻膠,進入生產線開始流轉。



    “老王,可別忘記了,新的光學透鏡系統,要想辦法把光柱直徑加到150毫米,”唐華說,“撫順那邊,150毫米直徑的單晶硅柱其實已經合格了。”



    王大衍:“我們在做150毫米的設計和做工藝標準手冊。……100毫米到150毫米,可又是一次艱苦戰鬥。”



    ……



    單晶硅圓片在組裝好的生產線間流動,一臺機器再過到另一臺機器。



    到下午,第一片硅片走下了生產線,接著第二片、第三片……幾乎是嘩啦啦地往外出。把200片硅片全部吐出來,生產線停機了。



    測試生產就是這樣。如果這條生產線全速開動起來,一條線就能滿足1954年全世界(其實是中國和蘇東)國家的計算機需求。



    “本來我是想拿X5404芯片的底板來做測試的,”唐華說,“但是測試X5404的良品率可就沒那麼簡單,那樣我們還得往長春運一組技術工人,一個封裝車間。”



    既然這樣很不划算,那不如做一個簡單的、但也能測試每一塊硅晶圓的良品率的玩意。



    唐華用工具夾起一塊硅片,上面印刷著幾十個相同的圖案。把這片硅片夾到一臺儀器上面,啟動儀器,就自動伸出一個接頭,貼在硅片上,對準硅片上的小圖案。



    這是車間中的一個單獨隔間,昏暗如沖印膠捲的暗房。唐華掏出一個標準的強光手電,打開,讓光線照在硅片上。



    儀器上用來測試的一個小燈泡亮了起來。



    唐華把強光手電的按鈕按了兩下,手電發出的光強降低了兩檔。



    儀器上的小燈泡也變暗了許多。



    唐華關掉手電,儀器的小燈泡完全黑了。



    “哦霍?”黃坤說,“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



    唐華:“比那要簡單得多,Photovoltaics,光生伏特效應。”



    達文西的太陽能手電,不對,光伏效應,是1839年發現的。



    1883年,查爾斯.弗瑞茲在硒片覆上一層極薄的金層,製成了第一塊光伏電池——硒和金箔形成了半導體金屬結,不過只有1%的光電轉換效率。



    想要普及開來,那就不能用硒和金箔這種貴重的東西了。在硅中摻入一定量的特定雜質也可以有光伏效應,而且轉換效率比金箔高得多。



    ……



    用來測試光刻機的良品率,算是光伏電池的一個另類應用……



    只要測測一塊硅片在已知光強下生出了多少電流,和理論值的差距是多少,立刻就知道了光刻機/芯片生產線加工這塊硅片的良品率。



    而如果刻一批X5404,你還得逐個測試一塊硅片上的幾十個處理器都有多少個能運轉,有多少個是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