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61章,蘇聯先得一分

    哈薩克斯坦西南部,拜科努爾發射場。



    1955年6月在這片半荒漠半草原地區建起來的大型火箭/導彈發射場,在進行導彈試射時的代號是國家第五號導彈試驗場,後來改為主要發射運載火箭,才起了個新名字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



    9月25日下午,R-7洲際導彈/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謝爾蓋·科羅廖夫親臨發射場,親眼看著這一枚R-7(8K71PS)運載火箭在車間把四個助推器綁好,再用平板車運出車間,運到發射架上豎立起來。



    “人造衛星一號”在車間已被安裝到火箭尖端,再蓋上整流罩。火箭在發射場起豎,用幾根固定臂穩住,加註燃料就可以發射了。



    不過,現在還不能加註燃料,因為氣象局提供的氣象預報顯示,發射條件可能不太好。



    “克孜勒奧爾達氣象中心發來的氣象情報,9月26日中午,發射場有5到6級大風,9月27日凌晨風力可能會加強到6~7級,鑑於這種氣象條件,我們至少應該等到9月28日再進行發射。”



    負責與氣象部門聯絡的發射中心參謀告訴科羅廖夫。



    科羅廖夫最近幾個月都很忙,是那種忙到經常通宵奮戰的程度。昨天下午到拜科努爾之後,他總算睡了一個完整的覺,但臉色還是青青的。聽參謀介紹完情況,科羅廖夫說道:



    “那我們就9月27日傍晚再看氣象預報,決定是否加註燃料。”



    參謀:“希望我們不會因為惡劣天氣而在太空競賽中被美國搶先。”



    “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科羅廖夫說,“美國人的動態我們一直都在跟蹤,即使人造衛星一號因氣象原因推遲一週都不會有問題,甚至人造衛星一號發射失敗,我們第二枚火箭也能趕在美國人首次發射衛星之前升空。”



    ……



    北京。



    唐華從哈爾濱返回,前進一號衛星的樣機還在房山的542反應堆裡烤著呢。



    在反應堆裡吃輻射的衛星還有線纜連出來,用儀器檢測裡面的主要部件工作是否正常。到目前為止,衛星的核心部分輸入輸出響應都是正常的,防輻射措施看起來做的不錯。



    但前進一號現在還不能取出來,樣機要按規定的程序,在反應堆裡烤夠30天,也就是10月2日取出。



    9月底還有一個踏實的真正的好消息:包鋼一號高爐投產了。



    “9月22日,包鋼一號高爐點火,9月23日晚煉出第一爐鐵水,隨後進入氧氣轉爐鍊鋼,至1957年9月25日,軋鋼機已出第一批鋼軌。”



    “從鐵礦石到鋼軌的整個生產鏈條運轉正常有序,冶煉所耗物料合乎規範,不超出預計成本;現場操作人員數合乎符合鋼鐵工業局制定的條例,不超編、無閒人。”



    包鋼1954年開工建設,工期3年零兩個月,和武鋼的建設週期差不多。



    其實包鋼的建設進度比武鋼更快,工程協調更好,畢竟中國已經有了建設第一座現代化鋼鐵廠的經驗了。至於還是花了三年時間才投產,是因為工程需要在包頭附近建設第二座鐵礦供應中心——白雲鄂博的含稀土鐵礦在冶煉的時候分離稀土和鐵比較麻煩,冶煉成本高。



    “祝賀包鋼全體建設工作者、全體鋼鐵工人,你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希望以同樣的效率和質量,在1958年1月完成2號高爐的建設並投入生產。”



    “包鋼金屬研究中心的成立是與高爐同等重要的事情,大型國有支柱型企業的職責不僅是為社會生產產品,還包括研發本行業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推進本行業的技術革新。”



    “一個企業如果滿足於做生產線的運營工,對生產率的提高毫無興趣、對技術進步毫無敏感性,日積月累,這樣的企業就會從國家工業生產的先鋒隊變成國家的包袱,最後成為國家的挽救對象。”



    給包鋼的電報起草完畢,還有一件事。



    195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勝利40週年,赫魯曉夫邀請主席去莫斯科參加慶典。



    主席當然是要去的,1954年國慶五週年也是赫魯曉夫帶團來祝賀的。然後,蘇聯科學院和部長會議秘書處還順便問,唐華來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