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76章,我沒空去開會,你們過來吧




    “秦南氣象觀測站,統計降雨2小時20分鐘,降雨量20毫米。”



    “鹽城一站降雨2小時10分鐘,降雨量25毫米,鹽城二站2小時20分鐘,降雨量25毫米。”



    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釐米~6釐米。20~25毫米的降雨是剛好可以浸潤旱地的程度。從每小時降雨量來算,這是一場小到中雨。



    ……



    上海計算機所,塗長旺和氣象局的同志們已開始了慶祝活動。



    “謝謝,謝謝計算機所的同志們。”葉篤正和列別傑夫、王守珏握手。



    竺可楨則走到超算大廳矗立著的四個天河一號機櫃群之間,端詳著這件改變時代的神器。



    “它不但會徹底改變氣象預報,而且會使氣象科學發生顛覆性的改變,”竺可楨說,“一切都和以往不同了。”



    “第一次中長期天氣預報演算,演算到第12天,對黃淮地區氣象預測的準確率達到73%,準確預測了淮南地區的第一場春雨,降雨區域預測的準確度80%,除了漣水演算要降雨實際沒有降下來之外,其他都對了;降雨量預測的準確度66%。”



    “對於第12天的天氣預報,這個準確率總的來說還可以。”塗長旺說,“還有最後3天,我們堅持看完所有的結果。”



    ……



    哥本哈根。



    國際地球物理年大氣科學的第三次峰會在3月20日舉行。



    一個半月前,IGY的第二次學術峰會上,吳有訓代葉篤正、竺可楨宣讀了他們合作撰寫的論文,並預告中國氣象研究學者和中國國家氣象局在進行一項地球物理和氣象學的重要研究,即將完成重大的突破。



    然後,歐洲的氣象學家們就等著第三次峰會葉篤正或者竺可楨親臨會場。



    3月21日,第三次峰會進入到大氣物理學學術交流會檔期,會場出現了一箇中國人,他既不是竺可楨也不是葉篤正,也不是吳有訓,而是中國駐瑞士大使館的參贊吳啟嶽。



    派他來是因為在全歐洲我國的使領館工作人員中,吳啟嶽是西南聯大畢業、在巴黎讀過碩士,物理學基礎最好,所以——由他帶來葉篤正和竺可楨的論文代為宣讀。



    這也太不厚道了,第二次放我們的鴿子。



    論文嘛……原先歐洲學者們猜測的“革命性的氣象理論和革命性的算法”沒有出現,竺可楨再次從頂層梳理了氣象理論調整了幾個氣象預報計算公式,就是這樣。



    就好像有人問,我喜歡乒乓球,怎麼拿世界冠軍,你回答“你先在工廠隊立住腳,然後進縣乒乓球隊,然後闖入市乒乓球隊,然後進入省隊,在省隊參加全運會拿個名次,被召入國家隊,那就可以拿世界冠軍了”。



    “我想問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可能略顯唐突,但我們都關心這件事,葉和竺兩位科學家是否正在中國國內遭受迫害?”



    傑弗裡 泰勒,英國氣象學泰斗,問了一個可能不少在場的歐洲科學家都想問的問題。



    “這是不可能的,只有美國才會發生這種事情,”吳啟嶽說,“中國不是美國,竺可楨、葉篤正不是肖克利先生。兩位氣象學家現在是我們國家的英雄,正在受到全國人民的讚許與崇拜。”



    “他們工作很忙,正全力投入到為自然災害頻繁的黃淮地區提供10~15天中長期天氣預報服務的工作中,抽不出時間,暫時不能前往歐洲參加學術交流。”



    吳啟嶽繼續說:



    “經竺可楨、葉篤正兩位科學家提出、國家氣象局和國家相關部門許可,我們邀請歐洲的同行們到中國觀摩,在中國黃淮地區駐點觀察,體驗中國正在建立的世界領先的氣象預報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