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84章,天氣這個事聽計算機的

    移動電話搞個試點,把“世界第一臺手機”“世界第一個蜂窩手機-基站系統”的記錄搶到手就行了,現在還到不了普及手機的時候。



    甚至現在固定電話也沒法普及。即使是在北京。



    到1958年6月,北京電話號碼是5位數,其中有兩個數字打頭的電話號是特殊號,總共8萬個號碼上限,現在用了近7萬個。確實是打算升號了,升到六位。



    7萬個座機,其中絕大部分是機關工廠學校等公辦單位電話,住宅電話不到兩萬臺。現在電話初裝費1000元人民幣,這還是程控交換機普及之後降過一次價的結果。初裝之後每月還要交號碼使用費15元。



    “朱部長,移動電話今後有兩種方案,一種是試開三個月之後系統關機;一種是小規模持續開下去。郵電部打算怎麼選?”



    唐華問朱學範。



    “這幾天我也在用移動電話,上班下班都帶著,”郵電部長朱學範說,“是個好東西,雖然很貴,但是是平均到每部電話的。算總量的話,基站系統每個月運營費大約花一萬一千多,就算這套系統一直免費運營,郵電部甚至北京郵電局都能出得起這個錢。”



    唐華:“現在參加試驗的100個移動通信用戶,公安、消防部門的中層以上領導有個二三十人,還有一些供銷部門,他們對移動電話有很明確的需求。你們如果繼續運行,他們必定繼續使用,可以每個月讓他們交100元。”



    朱學範:“如果能收點費倒也還行,我們每個月能少虧三四千塊錢。”



    ……



    《關於工業戰線上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開展情況的報告:1958年3~4月》



    ——鞍山市委工業辦公室、鞍山鋼鐵公司



    從1955年處理了鞍鋼冒領工人技術創新成果的事情之後,鞍鋼軋鋼廠和整個鞍鋼逐漸試著對馬格尼託哥爾斯克冶金聯合廠(馬鋼)的制度做改良——鞍鋼建國後新建立的生產製度是照搬馬鋼的。



    理順了工人技術創新渠道之後的鞍鋼積極性很高,很快提出了一套改進的技術革新體制。初看上去,很像原本歷史位面的兩參一改三結合,俗稱鞍鋼憲法。



    現在蘇聯專家並沒有大批撤走,留的時間也夠多,這就簡單了,鞍鋼每兩個月做一個情況報告,說一下這兩個月技術革新和工廠管理變革的實施情況、在實施中遇到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這兩年多,每兩個月一個報告,每年6份報告,先由鋼鐵工業局看過,唐華再看。



    過了半年,鞍鋼第一次翻車,出事故燙掉工人一條胳膊。原因是工人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要求簡化工序,並且在三結合的會議中憑人數優勢通過了簡化的安全守則。



    鞍鋼憲法·本位面版沒有一刀切否定馬鋼製度,因此馬鋼製度當中的績效獎金依然存在於鞍鋼憲法中——這本來就是按勞分配的原則。但加速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多拿獎金,工人就群體性的鋌而走險了。這次事故把鞍鋼逼回去重新考慮現在這個版本的管理和決策流程。



    另外,唐華乾脆把援華的蘇聯專家也拉進了三結合小組。



    1957年底,鞍鋼生產大會,又出了另一個事兒:工廠考勤制度,連開了三天會竟然定不下來。



    原因就不用說了,唐華能猜到,鄧發也知道。



    唐華馬上聯繫侯寶林,現編了個鞍鋼定製版的相聲段子,天天在鞍鋼廣播電臺放。



    於是管理體制再次調整,考勤制度不能由民主商議決定。另外讓印糧票的工廠印製了鞍鋼的“遲到卡”,每人每年有兩張,其他一些偶然事件獎勵還能發一些。



    “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鞍山鋼鐵公司的技術創新和制度革新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技術人員與工人中的技術鑽研分子組成技術骨幹團隊。工廠領導與技術骨幹的決策會議是促進工廠技術革新、制度革新的方式。”



    “工廠領導與技術人員、工人代表的職代會是決定工人福利待遇、生產環境、生活問題等事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