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四章,炮擊?什麼炮擊?

    艾倫·杜勒斯從CIA總部四樓向外眺望,方方正正的林肯紀念堂就在不遠處,白色的柱子和外牆反射著陽光。



    U-2偵察機的使用權是CIA掌握的。1月15日,U-2在新疆上空探測和採樣的結果空運回美國,就先放在CIA總部,美國空軍、能源部的核專家現在都集中到了總部實驗室,一起分析研判中國原子彈的參數。



    “從地震觀測站的數據分析,爆炸當量在2.3到2.5萬噸TNT,基本符合中國對外公佈的原子彈描述。偵察機的採樣時間雖然晚了一些,但殘留物還是足夠做出判斷,這是一枚內爆式鈾彈。”



    杜勒斯:“法國的第一枚原子彈是鈈彈,而中國的是鈾彈,兩者各說明了什麼?”



    “鈾和鈈都是可用於製造原子彈的裂變元素,現在來說,鈈比鈾更優越,它的臨界質量更小,更適合作為氫彈的核扳機,”洛斯阿莫斯實驗室的核專家羅伯特·克里斯蒂說,“但是,如果爆炸的第一枚原子彈用的是鈾彈,則說明這個國家的核工業規劃得更好,設施更完全。”



    “這是為什麼?”



    “獲取武器級鈈的途徑,是對鈾進行初步提純,獲得4%左右的低濃縮鈾,製造試驗反應堆,燃燒4%的鈾棒產生鈈,然後從燃料棒中提取出鈈。如果要製造鈾彈,那麼只需要對鈾進行同位素分離,使鈾235的含量從0.7%提升到90%以上即可。”



    克里斯蒂停頓了一下,“但是,獲得濃度90%以上的鈾235,需要一座設施很完善的大型同位素分離廠。這需要三到四年前就為此做準備。”



    “這是中國的優勢,”CIA的情報官員說,“1956年,他們從蘇聯獲得了一座氣體擴散廠,據說是因為產量太小而被蘇聯出售到了中國。但是,它雖然產量小,但擁有1350級串聯的氣體擴散機,足以生產95%濃度的武器級鈾。”



    “上週我們分析過法國的‘藍色沙漠鼠’,好像就在這間屋子,”克里斯蒂說,“我也說過類似的結論……只是杜勒斯先生您不在場。法國為了追求快速獲得原子彈,他們建設的氣體擴散廠出產的是低濃縮鈾,瞄準了建造產鈈堆、製造鈈彈的技術路線。”



    杜勒斯:“這枚中國原子彈的其他方面呢?”



    “其他的信息,他們用了大約18到20公斤的鈾,獲得了2.4萬噸TNT的當量;‘藍色沙漠鼠’用了80到100公斤的鈈,當量6.5萬噸。中國的原子彈對裂變材料的利用率比法國人高得多,也比我們的第一批原子彈高得多。”



    “高效率利用裂變材料的原子彈,更適合作為氫彈的核扳機。”能源部的哈羅德·劉易斯補充了一句。



    克里斯蒂:“呵呵……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是,我不認為中國人在三五年之內能研製出氫彈。他們還要把原子彈小型化,以解決核彈頭與彈道導彈的匹配問題。再考慮氫彈的研製難度,中國可能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停留在各種原子彈和增強型原子彈階段。”



    杜勒斯:“我還想知道一個關鍵的信息,中國這種原子彈可以投出去嗎?”



    克里斯蒂:……



    情報官員:……



    兩人互相看了兩眼,誰都不願意先說。最後克里斯蒂用比較模糊的話回答了:



    “我們現在只能用間接方法推測,中國的內爆式鈾彈,爆炸前的物體——也就是包含了鈾塊的軟金屬球,它的直徑大約是60釐米。再加上金屬球外面貼敷的炸藥,總直徑70到80釐米。這種尺寸規格,是可以做成一枚航彈的形狀進行投放的。”



    “畢竟我們的第一枚內爆式原子彈,核心直徑是85釐米。”情報官員補充了一句。



    杜勒斯:“就是說,這種型號的原子彈理論上是可以投擲的。”



    有了這個信息就差不多了,杜勒斯用來向艾森豪威爾報告是夠了。



    ……



    杜勒斯正要站起身離開,門被人推開了。



    查爾斯·卡貝爾,空軍中將以及CIA的副局長。“我來這裡,是關於中國核試驗的情況……”



    “噢,你們的U-2獲得的中國核試驗數據,正在我們這裡討論呢。”



    卡貝爾詫異地看了看會議室裡坐著的專家,對杜勒斯說:“不是1月14日的中國核試驗,是四個小時前。中國爆炸了它們的第二枚原子彈,杜勒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