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六十四章,請全國人民二選一




    ……



    中國載人航天的方案計劃就這樣第一次在人大會上披露,在場的代表總算聽到了他們想聽到的回答。



    “短期的太空旅行,與長期的太空居住生活,是有很大差別的。在失重狀態下呆幾十分鐘、幾天,或許不會對身體造成多大的影響,要是呆的時間更長,會不會佝僂呢?會不會肌肉萎縮呢?”



    “如果要進行星際航行,比如從地球到火星、金星、木星、甚至冥王星的旅行,航天員需要長期在太空生活,我們要做的就是這樣的試驗。”



    “其次,讓人處於長期的微重力環境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研究人體的循環和呼吸工作過程,提升我們的醫學水平。”



    “太空環境下,因為沒有大氣層的干擾,我們在太空中觀測宇宙會比在地面上效果更好、更清晰。因此,天文觀測和宇宙物理學的部分研究,可以搬到太空中進行。”



    “另外,在微重力環境下,我們還可能做許多在地球上難以完成的試驗,增進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



    “此外還要說的就是,我們讓航天員在什麼樣的飛船裡住上一年兩年?其實這不叫飛船,或許可以叫……太空站。”



    唐華又切換身後屏幕的圖片,顯示出的是一個第三代空間站的立體構圖。航天員生活艙、各種科學實驗艙、太陽能電池、停泊的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全都清楚地標記了出來。



    再然後,唐華開始將載人航天具體計劃的時間節點。



    “空間站與載人飛船,我們打算同步開始研製和發展。”



    “1965年起,我國將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的無人試驗船,此後保持每年一枚火箭、一艘試驗船的速度,進行4次發射。”



    “第五次發射時,我們就要用自己的飛船發射自己的航天員上太空。”



    “保持一年一次載人飛船發射的頻率,是這樣可以儘量不影響我們正常的應用衛星發射計劃。在三五期間,我們的目標是每年進行12到15次航天發射,其中有一次是載人飛船相關的試驗發射。”



    “也是在1965年,我們還要發射一艘第一代空間站上太空。第一代空間站的結構較為簡單,重量不大,只有載人飛船的靠泊接口,沒有貨運飛船的靠泊接口。”



    “飛船與空間站的靠泊、連接接口,我們將和蘇聯協商,共同制定一個通用的標準,這樣,蘇聯飛船和中國飛船都可以接入到空間站中。不但第一代如此,第二代和第三代空間站也如此。”



    ……



    唐華在人民大會堂第一次宣佈中國載人航天的計劃,在地球的另一邊,卡納維拉爾角,一枚阿特拉斯-水星運載火箭從17A發射塔升空,把“友誼七號”和宇航員約翰 格倫送上了太空。



    1961年,美國進行了兩次載人太空飛行,兩次都是坐著彈道導彈來了一次亞軌道飛行體驗,最大飛行高度分別是187和190公里。



    1962年,能把飛船送進近地軌道的阿特拉斯-水星運載火箭總算能用啦。



    “41歲的約翰 格倫創下了一個記錄:至今為止進入太空的最年長的地球人,唯一的一位超過40歲的宇航員。”



    自由七號這次要繞地球三圈,好幾個小時呢,美國的電視臺主持人在說一些花邊新聞打發時間。



    “哦!天哪,他都41歲了,這樣一把年紀的中年人,進行過一次危險太空旅行,之後就該領退休金了吧?”另一名主持人感嘆道。



    “我也覺得應該如此,但我不確定NASA或美國空軍是否會這麼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