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200章,擴大出口靠電子工業




    葉季壯:“唐華在計劃裡說,1952年的目標是在蘇聯賣出10萬臺收音機。”



    總理:……



    ……



    二戰後的蘇聯重建速度很快,1947年取消糧票,到1950年,人力缺乏的現象也緩解了(一大批二戰時的少年兒童長到18歲)。1952年的蘇聯全國平均工資達到700盧布,上過技校有一定技術的工人月工資在800~900盧布,工程師和高級技工的最高工資有3000盧布。



    工資不低、市場可買到的消費品比較單調……1.7億人口,高度的工業化率和較高的貨幣收入,這就是一個大市場啊。



    這個時代也沒有手機、筆記本電腦,收音機和電視機大概就是蘇聯家庭最高檔的電子消費品,收音機正好對應普通工薪階層,遙控電視機對應的是蘇聯高級工人階層。



    其實豈止是想賣收音機,唐華還有更多好玩的小商品能賣過去。



    “唐部長,第一批100臺磁帶唱機已經生產出來了。”



    無錫磁帶唱機廠和無錫收音機廠是挨在一塊的,唐華已經做好了打算,過兩年這兩個廠子可以合併,收錄機收錄機,本來兩個功能就可以合在一臺機器裡嘛。



    為什麼放在無錫是因為無錫離蘇州近。



    蘇州磁性機器廠搞定了磁帶存儲器,那沒有理由搞不定磁帶存儲歌曲。不過在1951年,蘇州和無錫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怎麼把磁帶系統、磁頭這些零件的成本降下來。



    磁帶存儲器是計算機的一個配件,計算機現在的溢價高到了總理都怕的地步。t50和t51在國內銷售的方式都是總理親自確定的:大學和研究院如果確定要購置計算機,先打報告,國家提供35億元的財政補貼,大學自己只需要出15億元,總共50億元,一手交錢,一手收計算機。



    然後電子信息工業部這邊,廠子收了50億元,再把其中35億元打回給國家……



    之所以做得這麼麻煩,就是怕蘇聯同志發現有什麼地方不對:這計算機在蘇聯賣50萬盧布,可為什麼在中國的價格是15億人民幣而不是按匯率計算的55億?



    總之計算機的零件貴一點沒關係,反正都是賺到手軟。磁帶唱機可就不一樣了。這是個電子消費品。七八百盧布一個月的平均工資,那麼蘇聯工人支付購買一個大件消費品,最好不超過1000盧布。超過這個數字,他在購買時可能就要考慮很多因素。



    除了磁帶唱機,還有磁帶。這種小盒包裝的磁帶應該也不能太貴,當然也不用太便宜,但比起計算機系統配用的每盒價格高達200盧布的數據存儲磁帶……磁帶唱機用的磁帶價格抹掉一個零最好。



    唐華:“這個磁帶唱機,你們現在核算的成本是多少元一臺?”



    經理:“從今年9月到現在,我們一直在修改流程工藝……蘇州廠那邊的磁頭價格變了好幾次,儀徵的五金零件廠也是這樣,而且蘇州廠的磁頭價格還和產量掛鉤,所以成本核算特別難。我們12月底總算做了一次全面核算,如果磁頭產量能維持在月產千個以上,一臺磁帶唱機的出廠價可以做到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