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七十九章,戰俘互返的意外事件

    空軍未來的“亞太防空司令部”先期籌備工作就這樣開始了。



    劉業樓和空軍都注意到了飛機會飛得越來越高這個發展趨勢,開始著急弄自己的遠程防空導彈。這是對的。



    但現在中國當然不要S-25,而要等S-75(薩姆-2)。



    話說回來,S-75對付U-2還是稍顯勉強。U-2最大平飛高度24000米,通常在21000米飛行,而S-75的最大射高是25000米。



    最大射高25000米不意味著U-2進了S-75的有效射程範圍就一定會被打下來。



    S-75的最大射程是40公里,這個意思是它可以擊中40公里外、3000米左右高度的目標。但是S-75無法擊中距離40公里、高度24公里的U-2。



    導彈爬高是要耗費燃料把動能轉化為勢能的……



    我軍打U-2時就發現,S-75導彈如果要讓它飛到22公里高,那麼射程大概只有20公里。我軍的防空導彈部隊得開車在公路上亂跑,賭U-2的飛行路線,打地對空伏擊戰。



    所以蘇聯在S-75出現之後,還研製了個巨大無比的S-200(薩姆-5),為的就是攔截20000米以上目標時,導彈還有上百公里的射程。美國在50年代末也搞了類似的巨型防空導彈。



    但打U-2以及後來的SR-71還是等萬事俱備再說,先蹲一波S-75導彈,把火箭發動機和大型助推器技術拿到手,以後做什麼大型導彈都容易。



    ……



    “網絡化防空指揮系統我們雖然現在開始預先建設,但其中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計算機及雷達-計算機數據聯動系統,交付時間要晚一些。”唐華最後說。



    劉業樓:“是不是又需要幾個型號的新型專用計算機,所以研製費一些時間?”



    唐華:“確實是要新研製幾種型號的計算機……而且在今年10月份之前無法開啟研製工作。所以計算機系統的交付時間可能是1954年的4到6月,也就是整整一年。但是你們到那時候看到的將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計算機系統,領先世界其他國家10到15年。”



    “噢——”劉業樓拖了個長音。



    賣關子這事情唐華以前就幹過,劉業樓見怪不怪了。而且唐華每一次大喘氣,拿出來的都是不得了的東西。所以劉業樓覺得沒必要窮究問到底。



    ……



    “美國居然沒有關閉中國留學人員的離境通道?太不可思議了。”



    4月12日臺灣戰役打響,我方其實做好了和美國全面撕破臉的準備,甚至最壞的情況都做好了預案——朝鮮停戰協定簽署後我軍在非軍事區的守備部隊後撤2公里,但在更後面的幾十萬地面部隊全都處於最高戒備狀態,隨時準備應對美國撕毀停戰協定在朝鮮再打起來。



    然而美國並沒有在朝鮮重新開戰。



    甚至在香港兩國密談時達成的中國留學人員、在美工作人員允許離境的協議,美國也沒有完全取消。從美國到中國的航線是掐斷了,但是在美的中國人可以離開美國到歐洲、到南美……那不就等於還是可以回國嗎?只不過旅費貴一點而已。



    “具體的原因唐部長你也是知道的吧,”中宣部副部長林墨涵笑著說,“既然這樣,我們就做一份文案,向海外的中國人發出號召,邀請他們返回祖國,參加到建設現代化的洪流中。恰好我們的駐美大使館也沒有被查封,文案就由大使館出面,在美國各大報紙買下廣告版面刊發。”



    唐華拿過“號召書”的初稿從頭瀏覽了一遍。



    “林副部長,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唐華眼睛一轉,想出個主意,“如果刊登號召書,我們只需刊登英文版就可,不用中英雙語。”



    林墨涵:??



    “這麼想吧,一箇中國人,去了美國,在美國呆了很多年,如果看不懂英語,那他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



    “說明他……基本上沒有和美國人接觸,他是生活在像唐人街那樣的華人小圈子裡。”



    唐華:“開中餐館的、做雜工的、可能還有黑幫……不,甚至黑幫的高級大佬都懂英語。在辦公室裡我們就說實話,我們其實想邀請回國的不是這種人,而是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學習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有現代思維和工業管理能力的人才。”



    林墨涵聽了唐華的話,沒有反駁,而是若有所思地想著什麼。



    “另外現在這一稿的語氣用詞,怎麼說呢,過於凌厲,也有點瑣碎。”唐華接著說,“我們畢竟是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報紙上刊登內容,他們也有新聞管制。不管明的暗的,反正有法子把不聽話的媒體或者組織給辦了。這裡面什麼社會主義啊,共-產-主-義啊,革-命啊,這些詞彙頻頻出現,麥卡錫肯定找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