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七十一章,10年之內必將崩潰!




    1954年,美國此時的石油年產量近3億噸,一枝獨秀,別的國家比不了。



    蘇聯的石油年產量三千多萬噸。



    這個油田可開採儲量是20億噸。



    用中國來做標杆的話,今年中國石油年消費量預估大約200萬噸,其中進口120萬噸,自採80萬噸。



    自採的80萬噸只有20多萬噸是抽地下的液態石油,50多萬噸是油礦煉油——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油頁岩取油。但50年代從油頁岩裡提取石油的技術十分原始,平均煉製價格是石油油價的5倍以上,一斤石油要耗4斤煤。



    勝利油田後來的石油年產量很快超過了1000萬噸、到70年代末突破2000萬噸,高位穩定值是年產3000萬噸。



    在座的其他人尚不知道大慶油田存在,但現在的情況很明顯:僅憑這個“渤海區油田”,就可以撐起中國現在以及發展5~10年後的全國石油消費。



    ……



    鄧子飛:“對於渤海區的石油繼續勘探工作和開採工作,地質部、石油總局在技術方面有什麼規劃?”



    李四光:“石油的普查勘探工作,我認為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結束了。接下來的細查、開採、運輸、加工工作,應該是逐步由石油管理總局接手。”



    “如剛才李部長所說,渤海區還存在多個像張蓋那樣的油盆區,應該儘快把幾個油盆的位置和形狀找出來,”石油管理總局代局長徐金強說,“所以接下來幾個月,還是離不開地質部和李部長的技術指導。在勘探和開採物資方面,石油管理總局現有的鑽探設備不夠了,需要再買一些。”



    財政部李部長:“買,一定要買。我們現在國庫裡兩三千萬盧布的應急採買資金還是拿得出來的。”



    “最近幾天我們外貿部緊急聯繫了蘇聯大使館,而且直接與蘇聯國家計委溝通了,”葉繼壯說,“石油設備的購買,遇到了一點麻煩。蘇聯方面,1955年的生產計劃已經編制完成並且下達,蘇聯同志表示更改計劃比較麻煩。”



    徐金強:“是這樣的,我聽說了,蘇聯今年下半年也發現了一個大油田,對蘇聯能源供應很重要,他們的石油機械工業在全力生產,滿足新油田的開採設備需求。”



    葉繼壯:“所以我們得從蘇聯自己的需求裡面搶一點點石油機械。上半年肯定沒有能交付給我們的,下半年如果他們修改了生產計劃,或許有一點,但也不會太多。外貿部的考慮是,不如我們從羅馬尼亞引進石油設備。”



    羅馬尼亞是歐洲石油比較豐富的國家,二戰時就是蘇聯和德國爭搶的“油庫”。由於石油是羅馬尼亞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因此羅馬尼亞的石油機械也很全,而且技術水平很高。



    現在的蘇東國家裡,有兩國的石油機械產業鏈是基本全的,一個是蘇聯,一個就是羅馬尼亞。



    從1949年到1953年,中國進口的石油機械裡就有將近一半來自羅馬尼亞,另一半來自蘇聯。



    至於中國,也在搞石油機械國產化,工廠定在蘭州和西安——之前中國最重要的油田在玉門,因此石油機械國產化選擇的城市就儘量靠近玉門。不過這影響不大,機械生產出來了順著鐵路運到全國各地都可以。



    關鍵是國產化完成的時間,按照一五計劃和二五遠期規劃,大概1956年才會有一些石油機械工廠投產,1960年左右才能生產整套的機械。



    鄧子飛:“那就即刻與羅馬尼亞大使館聯繫,初定意向之後,我們組織一個代表團前往羅馬尼亞,這是一個很大的一攬子進口合同。”



    “是需要組織一個代表團前往羅馬尼亞。”總理說了一句,用目光在會場裡找哪位副總理級的幹部最近有空,“富春同志,你和徐金強帶隊吧,再挑選相關專業的人員,做好一個月之後啟程的準備。”



    ……



    二十多人精神振奮地開會,很快達成了會議成果。



    首先是鑽井機械要進口一批,在黃河口至少要有20臺鑽機在同時工作,大部分用於探明張蓋村和東營村兩個油區的具體形狀和儲量,另分出一部分把這片區域也鑽一鑽,把其他的油區也找出來;



    修建渤海區到淄博、濟南的輸油管道,渤海區還需建設油田管道網絡,以進行油井到輸輸油管道總樞紐之間的石油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