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303章 以死謝罪

    朱祐樘拋出個讓在場文臣很是著惱的提案。

    皇帝要出兵草原?!

    朱祐樘從登基開始,就是以一個虛心求教、倚重於大臣的“面瓜皇帝”形象治理朝政的,現在突然改得很強勢,也是讓很多大臣適應不了。

    內閣大臣劉健出來勸諫道:“陛下,如今我大明經歷中原水患日久,百姓民生剛有起色,百廢待興,此時實在不宜大動干戈,當以穩守九邊防備為主,不宜有其它……動向。”

    本來他想直接反對出兵的建議,但又一想。

    皇帝好像只是說,想敲打一下草原部族,也沒說一定要出兵,那勸諫起來的話術就需要有所收斂。

    皇帝還沒說要出兵,你非要勸諫皇帝不出兵,最後不會把皇帝惹怒了非要出兵,搞成大年土木堡之變前的狀態吧?

    “嗯。”

    朱祐樘點了點頭,未置可否。

    在場很多大臣,眼見皇帝好像是被劉健說動了,心裡也不由佩服。

    看看。

    這才是真正有節操的儒臣,明知皇帝是要主動出擊給韃靼教訓,也明知出來勸諫不討好,還是要以大明江山社稷和百姓福祉為重,冒著被皇帝疏離的風險出來勸諫……

    劉閣老才是未來內閣首輔的不二人選。

    朱祐樘環視了一圈,似在等有人出來說出不同意見,但既然由劉健奠定了基調,普通大臣已經很難出來反對。

    最後,朱祐樘的目光,不偏不倚落在了張家兄弟身上。

    也不是朱祐樘非要看張鶴齡,實在是因為今天張鶴齡跟弟弟站在一起,也很難分得清,皇帝是在看張家老大,還是在看張家老二。

    “沒人有旁的意見了嗎?”朱祐樘打量著張家兄弟在問。

    意思很明顯。

    沒人出來反對,你們兄弟的一人,總該出來說點不同意見吧?

    張鶴齡似乎從來沒感受到如此被人重視的時候,我姐夫、大明的皇帝,居然在遭遇到反對聲音時,看著我,問是否有旁的意見,這是器重我啊。

    “陛下,臣有意見。”張鶴齡自告奮勇走了出來。

    很多人看到張鶴齡走出臣班時,已在暗暗皺眉。

    你們兄弟倆搞什麼鬼?

    朱祐樘看到走出來的是老大時,也不由皺眉道:“壽寧侯,你有何意見?這是朝堂,你可要謹慎言之。”

    這也是在提醒張鶴齡,你會說就說,不會說給朕憋回去,別以為朕忘了之前你跑皇宮裡來討鹽引,朕的怒氣還沒消呢。

    張鶴齡道:“臣認為,韃子簡直是不要臉,給他們臉他們也不知幹什麼用,明明已經夾著尾巴逃走,還敢來犯境,一定要給他們個大教訓,如果這時候能派兵再去滅了他們的威風,相信他們以後幾年都不敢再來犯境,還請陛下恩准,在朝中選拔能人,諸如臣二弟這樣有帶兵才能的,以大軍給予韃子痛擊,震我大明威風!”

    話很直白。

    直白到讓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大臣應該在朝堂上奏對時說的話?

    一點水平都沒有,但無論如何,人家還是掌握了皇帝的心態,說出了皇帝想要得到的答案。

    現在朱祐樘不就是想得到出兵的支持?

    朱祐樘對此卻好像很不滿意,冷聲道:“壽寧侯,你可知出兵之事,涉及到方方面面,糧草軍備等籌措,都需提前有安排,臨時出兵只會帶來不好的惡果,你可有想過?”

    張鶴齡一怔。

    劇本好像有問題。

    不是讓我出來支持姐夫的說法,讓姐夫對我刮目相看的嗎?

    怎麼姐夫就先質疑我起來?

    “建昌伯,你作何意見?”朱祐樘這次直接把目光稍微抬高几分,以確定自己所打量的並不是張家老大。

    張延齡這才從臣班走出來,道:“臣附議。”

    “啊?”

    在場大臣一片譁然。

    朱祐樘眉頭深鎖道:“你附誰的議?怎說話都沒個著落?”

    張延齡道:“臣既附壽寧侯的議,又附劉閣老的議,也附在場文武大臣的議,總之……西北是否用兵的議題,臣既有意見……也沒有意見……總之臣覺得……誰說得都有道理。”

    換了以往,在場大臣早就有人跑出來,攻擊張延齡在朝堂上信口開河,不把朝議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