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39章 考校

    張延齡不免對這些大明士子表率的表現很失望。

    就在此時,一個年輕人在旁說道:“我大明朝尚且有許多史事不足為外人道,涉及靖難,臣當不言君之失。”

    他言語之中隱約是把朱棣當皇帝當成是“君之失”,意思朱棣是篡位當皇帝。

    旁邊的人都在皺眉,覺得此人話中的歧義很大,但張延齡對此人卻多了幾分欣賞。

    不能說就說不能說,還是此人說話更直接一些,此人更是敢直接說臣不言君之失,更讓張延齡覺得此人性格秉直,他笑著問道:“閣下是?”

    “在下陶諧,字世和,見過建昌伯。”此人回話也是彬彬有禮。

    張延齡微笑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呼。

    這邊張延齡跟陶諧之間似是看對眼,但讓周圍眾人神色有異,尤其是剛才被張延齡針鋒相對過的王九思,他此時更是一臉惱怒。

    “建昌伯平時還有研讀史書的習慣?”王九思以不懷好意的口吻問道。

    “哈哈,偶爾看看。”

    張延齡當然不能說自己是故意給這些翰林出難題。

    王九思道:“既然建昌伯才學很好,那在下也有學問上的事加以請教。”

    張延齡笑了笑,沒接茬。

    旁邊的人都覺得王九思這麼做有些過分。

    都知道建昌伯學問很淺薄,問及建文帝的事也可能真的是看到那段歷史不懂瞎問,你一個研究學問十幾年中進士遴選上庶吉士的人,就因為受了一點氣,就要拿學術上的事為難不學無術見長的外戚,豈不是顯得你很沒風度?

    連朱希周都在提醒:“敬夫,事當適可而止。”

    王九思全然不顧,冷笑道:“若是建昌伯自認為學問淺薄的話,那在下也可不問。”

    張延齡哈哈笑道:“我本來就不是什麼學問高深之人,有何不敢接的?有難題回答不出來並不會丟人現眼,但若是回答得出,豈不更好?”

    被張延齡這一說,王九思才意識到一個問題,朱希周先前出言提醒並不是在幫張延齡,而是在幫他。

    你說你一個翰林學士,非要考一個外戚,你把他給考住也不會顯得你多有能耐,但若是你考不住他,丟人的還是你。

    何必呢?

    但現在王九思已經是騎虎難下,他盤算之後,微微冷笑道:“在下近日來都在研究前朝諸子學問,乃讀至一書中偶得一典,言‘有從事於《小學》、《大學》,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於老’,卻不知出自何典言及何公,建昌伯可知否?”

    此問題拋出之後,別說張延齡,就連他身邊的小夥伴都驚呆了。

    都是翰林學士,一個個卻都是大眼瞪小眼的模樣,因為連他們中也無人能回答出此等刁鑽問題。

    王九思畢竟是明朝中期學術派的代表人物,不管他會試中是否三甲同進士出身,但若真要計較那些學術上的內容,似乎同科的這些進士還不是他的對手。

    張延齡聽到此問題之後,卻在微微皺眉。

    論學術,他的確是沒有機會跟王九思做比較,人家是專門研究這個的,他學問再好所知的基本都是實用型學問,就好像這種題目,拿出一句話問是誰的學問造詣,除了那些學術派的人會研究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