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小牧童 作品

869、十年4月28日 雨

    “遼國那邊的反應呢?”

    “尚且未發現我放動向,楊文廣素來擅使奇兵,應是不會被發覺。”

    “嗯,你對此次事情怎麼看?朕想聽聽樞密院的想法。”

    龐吉沉默一陣,然後說道:“樞密使夏大人前些日子已親至海州,臣不敢妄言上官。”

    “行了,少來這一套了。你們兩個真的是閒的很,你們都是宋北雲一脈的人,自己人也窩裡鬥是麼?”趙性皺著眉頭說道:“再這麼下去,朕可是要撤裁樞密院了。”

    龐吉嘩的一聲就給趙性跪了下來,匍匐在他面前連聲自責,趙性揮了揮手:“宋北雲保舉你們兩個,那是因為你們確實有才,但性子不合這事他可能預測不到,朕是看出來了,你們兩就不能在一塊。這樣吧,你和范仲淹那小子調換一下,你去御史臺,他去樞密院。反正你們都是宋北雲系的,也好說話。”

    “臣不勝惶恐,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之後龐吉倒也不再敢胡說八道了,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一五一十的說給了趙性聽來。

    在他看來宋北雲整個的大方針沒有錯,但如果真的五萬人直接進入遼國很可能會爆發宋遼兩國前所未有的大沖突,因為宋北雲給出的理由很牽強,所謂的守護中華根本的理由至少在遼國看來是站不住腳的。

    而一支軍隊未經他國許可進入他國領土,即可視為開戰,遼國開不開戰是他們的事情,但如果這件事是由宋國作為開端的,那法理上說不過去,最後不論輸贏都會遭人詬病。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那你有何好建議?”

    “回官家,簡單倒也簡單,只需要做一個臺階給遼國便成了。”

    “哦?細細說來。”

    “宋遼於海州相交,海州於泰山相隔僅僅一個琅琊郡,我們只需通報遼叛軍殘部侵入海州並掠劫村莊,然後告知琅琊郡便可,琅琊郡駐軍僅不過一百七十人……他們定然沒法子處置,這時我們便再以事出情急之由,追擊叛軍直至泰山、曲阜。到時即便是遼國發難,我們也有情可講。”

    趙性沉吟片刻,突然抬起頭道:“我發現你們他媽的一整個宋北雲系的就沒有一個好人啊。”

    龐吉呵呵的笑,因為他知道這絕對是在夸人,朝中都清楚的很,官家只有在高興時才會說別人不是好人,而若是暴怒時候會說“你們都是好人,那朕便當那個壞人”這樣子……而一般他當壞人時,對面的好人基本就涼了。

    雖說這趙性看上去權力分出去了許多,但他卻仍然是絕對的大宋核心沒有之一,人人都知道忤逆宋北雲可以,但需要找個正當的合適的理由,而趙性是絕對不可以忤逆的,因為他是君王,他的判斷對的是對的,錯的也是對的。

    “行吧,就這麼辦,要快。這件事辦妥了之後,就去御史臺述職吧。”

    “臣遵旨。”

    趙性看著他離開,心中多少是有一些感慨的,宋北雲真的是個頂神奇的人,但凡是他推舉的人,無一例外都是頂級選手,哪怕外頭說的再不堪,人品再差,能力卻也都是一等一的存在。

    就說這個龐吉,他的父親是已故龐太師,是死柬朝堂的忠勇之士,而龐太師這個兒子卻是外頭笑話多年的軟骨頭,如果沒有宋北雲的保薦,趙性死活是不會用這種爛人的。可就是這麼一個軟骨頭,協同晏殊平定西南、制衡巴蜀、遏制吐蕃,一步一步在沒有利用家族勢力的情況下,用了五年多的時間憑藉功勞一路飆到了樞密副使的位置上。

    而那個夏竦,長安系出身,上來便是整合鹽鐵、整治官風、拓展軍備、優化田畝,也是用了不到五年幹到了樞密使。

    還有范仲淹、種世衡、呂夷簡等等,但凡是能被宋北雲寫上一筆名字的,如今都在朝中牛逼閃閃帶金光。

    以至於宋北雲甚至因此坐實了夜天子的說法,因為只要把宋北雲一系全給辦了,大宋朝堂的半壁江山就無得了。

    不過說宋北雲結黨的人也是腦袋大,因為他推薦人根本沒有規律可尋,天南地北哪的人都有,甚至還有從遼國挖來的人,更甚者比如龐吉這種他爹死磕宋北雲的人也會被推薦,這結黨排異之說真的是沒辦法下嘴……

    甚至現在那些想當官的人之中有一個傳說,那就是隻要被宋北雲點中的人就能夠平步青雲,他們和朝中大佬的差距就只剩下去認識宋北雲了。

    但要去問宋北雲系的這幫人到底跟宋北雲有什麼交集,他們其實也只是搖頭苦笑,雖然說是說宋北雲是他們的推薦人,但這宋北雲麼一來不過壽、二來不宴請,登門拜訪十次就有十次不在家,送禮也不收,進貢也不要。整個就一自閉專業戶,就這麼把他們歸為同黨,說出來他們自己都有點冤。

    但感謝還是要感謝的,因為如果不是宋北雲,他們其中有些人還在餵豬養羊,甚至可能一輩子都得餵豬養羊。

    可……不管怎麼樣,宋北雲好歹也得給他們留下一個感謝的路徑嘛。

    第二日一早,八百里加急便從金陵出發,帶著新的命令奔赴向了海州邊境。

    而此時此刻,宋北雲正坐在家中的院子裡用一把小刀削著竹篾在製作風箏,旁邊兒子女兒外甥外甥女圍了一堆。

    “每人一個不要搶不要搶。”

    他快樂的彷彿回到了當年在小蓮莊當孩子王的時候,那時候他身邊也是這樣圍著一大堆的小東西,哥哥長哥哥短的喊,而時光流轉,當年的哥哥變成了爹爹,但心靈手巧還是一如既往。

    “優先給小公主,男孩子按照大小順序,大的先拿。”

    老大好奇的問道:“爹,為何不是弟弟們先拿呢?”

    “都有,誰先拿都一樣,從大到小不會有人受委屈,從小到大你可就會受委屈啦。”宋北雲把風箏上裝上線,測試了一下平衡度後說道:“都是第一次當人,哪裡要讓來讓去,想要的就說,大家商量就好了。你們同意不同意第一個給哥哥?”

    這自然沒有人反對的,而老大也是高高興興的謝了宋北雲也謝了弟弟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