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小牧童 作品

964、二十二年6月4日 晴

    之後兩人倒是還挺惺惺相惜的聊了一陣,這個歐洲將軍表示自己其實也並不認可最高領袖的核心思想,作為一個文化人,他對屠殺本身也是比較反感的,但在軍隊之中屠殺和掠劫似乎是不變的主題,所以他也沒有任何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下屬的軍隊儘可能的少參與對平民的屠殺。

    並且當兩人聊到了這個方向的內容時,楊文廣搖頭道:“我那邊的最高領袖可是給我下了死命令的,就是在任何情況下,寧可撤軍也絕對不能對任何區域進行屠殺,即便是非要進行肅清,也一定只能選擇驅逐。”

    宋北雲對他的指示其實很簡單,解釋也很簡單,對於軍隊殺戮平民的行為也只有一個解釋,就是無意義的殺戮是會提前把國運給敗光掉。

    這玩意很玄學,而且還是出自於唯物主義戰士宋北雲的口中,多少是有些不倫不類,但楊文廣他們倒是堅定的在執行著。

    而真正系統的解釋早在上軍事理論課的時候就已經說過了,不過當時並沒有針對這個行為,說的是:任何軍事行動都需要小心謹慎,必須避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那麼根據這個戰略思想引申下來,如果選擇一路清空人口,那勢必會讓敵方所有人都進行統一戰線,而到那個時候在客場作戰的亞洲軍將要面對的是一場毫無勝算的進攻。

    現在他們的戰略方針倒還真不是多麼仁慈,因為打仗打到這個程度了,一道命令讓那些殺紅眼的士兵放開了掠劫殺戮,甚至可以極大的鼓舞士氣。

    但這樣顯然就屬於短視行為,在中國甚至整個亞洲乃至整個世界,任何大規模的戰爭行為都必須佔有大義,這個大義看上去就是個文字遊戲,但偏偏缺了這個遊戲就是不行。

    他們出兵歐洲,就必須佔有絕對的大義。就比如現在,被亞洲軍佔領的地方直接被稱之為解放區而非佔領區,幾個字的差別意義上天差地別。

    在解放區之中,政治、經濟仍然是由他們當地人自行管理,不但幫助當地人恢復了生產生活,還幫助他們擺脫那些鐵十字惡魔的掌控,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明是客場作戰卻還能夠保持十分旺盛的戰鬥力的原因。

    因為一部分補給就是從本地購賣而來的,軍隊所到之處帶來的不是毀滅而是新生,那麼這個軍事行動的大義就佔了下來,時間越長優勢就越大。

    對於這個戰略思想,歐洲軍的將軍思考了整整一天,然後突然一拍大腿,就在戰俘營中撰寫出一篇論文形式的文章。主要就是論述長期戰爭的可行性,德文翻譯過來就是《論持久戰》。

    這片稿子被放在了楊文廣的案頭,他和潘惟熙和一種參謀都看了,然後所有人都笑了……

    至於為什麼笑,因為這個東西當年就是北海新軍的一年級新生教材中的一部分,而那東西是宋北雲在十七年前寫的……

    也就是說他們宋大人的軍事思想領先了敵人整整二十年,對方最優秀的軍事戰略家也需要在得到啟發之後才能撰寫出來,而宋大人在近二十年前就已經把這些道理闡述清楚了。

    雖然他說是抄的一個偉人,但天下兵法就那麼多……楊文廣可沒有見過別的人這麼說。

    現在亞洲軍就是以這個模式在行進的,以戰養戰,每打下一塊地方就開始搞建設搞貿易,後頭那一群嗷嗷待哺的商隊很快就會衝過來,要物資有物資、要人力有人力。

    沒錢?沒關係,抵押貸款、分期付款,甚至是期貨,啥都整上了。就這樣,亞洲軍所過之處,一片繁華。

    甭管是表面繁華還是實際繁華,就問是不是發展了當地經濟吧。大宋的租借法案也是相當的給力,雖說是有租有借有買賣,但因為技術門檻擺在那,剪刀差收割了人家,人家還感恩戴德。

    雖然大家都不傻,但問題是這本身就是買賣嘛,即便是他們知道這樣做生意多少會吃點虧,但總比被鐵十字惡魔拉去做肥皂要好多了吧?

    而且那邊做生意也還算挺公道的,比如某個項目沒有談攏,他們還會拿出其他的項目來供人選擇,哪怕都沒談成,他們也不會用軍隊來進行強買強賣,大不了就換個別的項目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