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小牧童 作品

第327章 二年4月24日 晴 為有源頭活水來

    “丁大人,學生有句話不知當不當問。”

    “但問無妨!”

    宋北雲輕笑了起來:“不知道丁大人口中的萬民,是哪裡的萬民?是廬州城的萬民?是金陵城的萬民?亦或是臨安城的萬民?”

    “混淆視聽,一派胡言!這萬民自是天下之萬民,不論貴賤、不論深居何處,及宋民則為萬民!”老丁的鬍子都翹起來了:“你若是再是如此,便出去!”

    宋北雲絲毫不在意老丁的憤怒,他反而輕描淡寫的說道:“丁大人,學生再問你,若是一老農久居山林卻不得文字不認其法,該是如何?”

    “天下何處有此等人?你莫要胡攪蠻纏。”

    宋北雲哈哈大笑:“丁大人,天下不知魏晉者何止千萬,生死不出村者又何止千萬?國法以達,至於何處?自是至於鄉中土紳,萬民不得文字之解不明其法之意,紳自以口述於民,然至於口述,法何意自是解於紳之口。大人,如此之時,典何立於萬民?”

    老丁眉頭緊蹙了起來,揹著手來回走動了起來,顯然他明白了宋北雲話裡的意思,這天下太多老百姓不認識字了,這法典想要讓他們明白,自然是要有人解釋,可是如何解釋,這就不是那萬民能夠的掌控的了。

    橫的豎的、圓的扁的,都出自於那倒數二層的紳土層級,這法還如何傳遞下去?法典無根,既是空口白牙,言而無信啊。

    “你想讓本官上書改革?”

    “改革?”宋北雲搖頭:“談何容易,鄉紳氏族之力根深蒂固,根植於崇山峻嶺、瀰漫於江河湖泊,改革……丁大人,何以發力?況且,宋人多不識字呀,又該如何是好?”

    老丁揹著手也在發愁,他仰起頭看向宋北雲:“你說說,倒是如何?”

    “下官其實也只是個念頭,士農工商,商者有才卻不允得功名,可泛泛天下間卻是遍佈於商。既我等無法撼動那盤根錯節,為何不另闢蹊徑?”

    “哦?”老丁眉頭一挑:“你說來聽聽。”

    宋北雲把昨天的新城計劃說給了老丁聽,昨天跟趙性談的時候,他淡化了階級變動,淡化了商人之子能考功名這個部分,而今天他著重的談了一下關於商人能夠考功名這方面的事情。

    “以新城為點,逐漸外擴,最終大宋得到了千千萬萬識文者,這些人熟讀經意、明白事理,再返鄉時便是有功名者,鄉紳不可奪。他們便是那燎原的火、那林中的炬,法典之理由這些人散播出去,以正其法固其典。”

    老丁仔細思索了一番:“這是你想出來的?”

    “家師早年心心念念有朝一日能讓這片土地開明通達、能讓世人知意曉禮。丁大人,您覺得如何?”

    “容我三思。”

    “那學生告退。”

    “留下吃個飯吧。”

    “那學生便多有打擾了。”

    之後雖然老丁並沒有再和宋北雲聊這個,但顯然這個想法已經在他的心中發了芽,他是個邏輯嚴密的人,應該是在心裡不斷探求這種事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