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小牧童 作品

第609章 四年7月5日 晴 北上南下東進西出

    難怪說外部問題永遠要比內部問題好解決,即便是一千多年後也通常會用外部衝突來解決內部矛盾。

    打仗的事,還真的是簡單呢。幾日下來,宋北雲和左柔已經把草原可以使用、可能使用的戰術全部演練了一遍,發現能夠應對的方法的確是不少,他們的陸地戰術其實變化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主要還是集群衝鋒所帶來的戰略和戰術效果。

    對付這種集群衝鋒,正常情況在科技領先的前提下,使用大量爆炸物可以打亂他們衝鋒的節奏,步兵陣地和炮兵陣地之間也可以佈置大量的鐵絲網和絆雷,這樣騎兵還沒有貼近就會被打成篩子。

    還有就是水泥碉堡,水泥的燒製技術現在已經非常成熟了,第一條水泥路已經在金陵城經過了一年時間的驗證,效果相當完美,而且那種竹筋速成堡壘在西夏之戰中也體現出了對騎兵優秀的剋制作用。

    宋北雲算不上優秀的軍事家,但他卻是個優秀的資源調度者和宏觀戰場分析者,在優秀的後勤保障和科技壓制的前提下,面對草原騎兵的衝擊,他有很大的把握能把對面打得支離破碎。

    這日,宋北雲閒來無事正在長安工坊中閒逛,他看到不少金遼的年輕人也在工坊中學習,雖然不能進入核心區域,但他們的態度的確是讓人欽佩的,這已經是七月的天氣了,不站在樹蔭底下都活不下去的時候,可那些人卻能夠身穿長衫站在冶煉爐的旁邊,用筆詳細的記錄每一爐鋼鐵的出爐時間和火焰變換。

    他們身上的長衫已經溼透,但汗水卻還在源源不斷往外湧出,而工匠早就有了在炎熱環境下工作的經驗,在冶煉爐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個大水缸,裡頭裝著用鹽和糖調配的井水,味道不算好,但的確是解渴的很。

    只是嘛……這幫工匠都不太講衛生,這水缸上頭總是漂著一層油星子,但那些年輕的書生們卻好像不怎麼在意似的,當感覺自己被熱得搖搖欲墜之時,就會出去喝上一大瓢味道不太好的鹽糖水,強打起精神後再回去繼續跟著學習。

    雖然說這些人都是金遼等國的人,但說實話沒有老師不喜歡這樣的學生,宋北雲也不例外,所以有些人在覬覦核心區域的時候,他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學吧,都學去吧。所有人都學會了,未來才有希望。只是即便是這樣,他們能學會的概率也低的嚇人,因為工業不是張口能來,睜眼就能學的東西,它是一個體系,物理化學數學等等的基礎科學一樣不能少,後續更是還有諸如材料、冶煉、結構等分支學科。

    還是那句話,這些東西都是需要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慢慢堆積上來的,不是說看上幾眼就能學會的。

    他記得自己當年去軍事博物館時,那個講解員說過的一句話“工業的差距,絕對不是理論能夠彌補的。美國七十年代就已經誕生並應用的產品,很多國家一直到四十年後都無法復刻,因為那是強大國力帶來的全方位碾壓”。

    至今宋國的工坊都不能夠自負盈虧,仍需大量國家財政來扶持,而工坊所有賺來的錢都投入到了教育事業中,以工坊為核心的工業教育體系已經成了體系,從今年開始會大規模的輸出有一定文化和技能基礎的產業工人和具備相當文化和技能的中級技術人員以及具有先進文化和技能的工程師。

    當它形成這種流轉模式之後,光靠單純的師徒傳教已經遠遠不能完成知識的傳承了,這是遼國、金國甚至可能全世界都不具備的得天獨厚的條件。

    而掃盲教育也開始逐步在商人的參與下走入了田間地頭,皇權下不去的地方,錢可以。這些大商人聯合起來給鄉紳施壓,讓他們允許底層的勞動人民進行基礎的文化培訓。

    這一環一環的遞進,它需要的是一個強大而穩定的國家、需要的是一個具有執行力的政府和對新生事物不那麼反感的權力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