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小牧童 作品

第666章 五年1月22日 晴 月滿西樓花滿枝

    金陵城今日加刊的報紙正擺在紫式部的手邊,她自幼便研習漢學,對這上頭的遣詞造句瞭如指掌,在宋國這些日子裡她最喜歡的就是手中這份小小的報紙。

    一兩文錢買一份放在手邊,足不出戶便能知天下事、家家事,有悲歡有離合,有百家爭鳴有草莽趣事,國朝政令也毫不隱晦的公佈其上,任由所有人評說、討論和爭執。

    這是何等的氣魄和等的自信。

    雖只是一年多的時間,紫式部其實已經被這個國家給深深的迷住了,雖是身負使命但這並不影響她喜歡宋國的一切,而所有的一切之中,她最鍾愛的便是女人也能在報紙上發表文章。

    說來也有趣,雖然自己躲在青樓之中,但吃穿用度全都是用稿費轉來的。

    她如今在文匯報上連載的一篇故事十分有銷量,號稱三大當家文章之一,講述的是兩個大戶人家之間的愛恨情仇,裡面的小紫便是以她自己為原型刻畫出來的。

    什麼自小被聯姻至其他人家,然後與那個大自己近二十歲的男子發生的一系列的恩怨情愛。

    她以細膩的文風和對女性心理精準的把握,不知道騙了多少少女的眼淚,如今這本還沒名字連載之物已與其他兩本共稱文匯三寶。

    而今日她的關注點卻並不是娛樂版塊,而是工農報上的那個三支一扶計劃的詳細解釋。

    她來回看了三遍,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天才般的計劃,因為不為其他,裡頭就明確寫著不分國籍、不分人種也不分年齡,只要每年的評價分高於五十,連續五年便是可以替補做官。

    而且工報和農報分別還以不同的角度評論了這個政策,叫好雖然都是一片叫好,但農報其實是在看衰的,他們的觀點便是那些讀書人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無論如何都比不得那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對此,無數讀書人給農報寫信發出駁斥,想來明天就能夠看到這些駁斥的內容了。

    當然,除了這些,紫式部這一年多來經常會摘抄一些報紙上的政策措施,而這一系列的政策連貫下來,她驚訝的發現這居然是一個連環扣,一環扣一環的發展著。

    而再往前溯源,這一系列的改革開始便是從五年前左右,最先改革的也是科舉考試和取士制度,接下來便是一輪一輪循序漸漸的商改、農改、軍改、官改,每一次都不激烈,但一次次的積累下來之後,整個宋國已經和最初的宋國完全不是一個模式了。

    發現這一點之後的紫式部認為今年一定會是迎來宋國第一次巨大變革的時期,因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果不其然,她在報紙上看到的東西已經是讓人心中悸動,不過光憑這個可能還不是最終的目的。

    那麼最大的變革會是哪裡呢?

    紫式部帶著疑問翻閱報紙時,突然一個不太顯眼的消息引起了她極大的興趣,那便是長安的試點科考新規。

    她仔仔細細的閱讀完之後,難掩激動的從床榻上跳了起來,她難以置信的把上頭的條目再次仔細閱讀了一遍,心中震撼的無以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