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小牧童 作品

第817章 六年11月13日 晴

    而在之上還有皇帝的內務府則直接升級成為秘書處並享有一項特殊職能那便是與公檢法三部享有交叉監管權限。

    朝臣對這些其實意見都不大,真正讓他們覺得難受的其實是考試製度的究極魔改。

    說什麼經過長安三年試點證明先行科舉制度擁有非常大的漏洞,需要一次完善的改革。

    首先就是明經科的錄取人數從原來的七成銳減到了一成,這一成說白了就是專門為那些實在太廢物的高官家屬們或者英烈勳貴家屬們留下一條後路,畢竟人家也算是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不管好壞情面得留下。

    而剩下的九成則直接被替換成了文理科和六藝,也就是藝術。

    其中文三理五藝一,讀聖賢書的還是讀聖賢書的,這一條的比例並沒有變化,真正削的就是那些明經科的選手,但很多人不滿的是為什麼理科的比率要佔到一半。

    他們理論上是不服氣的,但沒人聽他們申訴,因為這道聖旨只是告知而非商議。

    甚至於那聖旨字裡行間都表明說如果不服可以造反。

    但對於現在這個局勢,誰還願意去造反呢,而且說是說削了上流門閥,但也並不是沒有給他們機會,畢竟不管是學什麼、考什麼,他們的社會資源本身就要比平民百姓多許多。

    只不過想到要跟那些泥腿子同臺競技,他們就覺得有些噁心。

    除了這些內容,還有一項更重要的改革內容就是學校全盤國有,並且前五年所有的學費、書本費都是全免的,後五年可選擇是否繼續讀書還是進入工坊設立的職業技能學校學習,學習之後可包分配。

    看似這樣學習的臺階低了,其實不然。因為新的考試法改革之後,一個學子想要當官是需要經過五加四加三加四的學制後才能夠進行一次公考,而且考試的內容包羅萬象、橫貫中西,不是頂尖的人才根本想都別想。

    但這共十七年的學制並非強制讀完,可以中途離開,而且如果能夠讀完的,基本上也可以被稱之為天之驕子了,即便是當官還需要考試,但但凡是能夠從高等學府裡走出來的人,也是不會在社會上有任何難度了。

    所以這才是最讓那些高級人兒最難以接受的點,因為這樣的改革之後,他們的後代子孫如果不爭氣,可是要家門敗落的……

    要放在以前,民間早就被策劃的翻了天,但現在這些門閥大家發現自己真的有些吆喝不動了,輿論也好、武力也好,甚至財力也好都被全方位的壓制了,現在就連那些個賤民的掌控權,朝廷都要來爭一爭。

    這可真的太難受了。

    改革的消息傳到了朝堂之外,不識字沒關係,四里八鄉都有那種說書先生在將這事改成了故事說給那些不識字的人聽。

    也不知道這些說書人都是從哪裡來的,彷彿一夜之間就冒了出來,關鍵還沒人敢動他們,因為這幫人告訴那些賤民之後,現在哪怕是最沒用的最窩囊的泥腿子也知道如果出了委屈可以直接去找信差口述,分佈在各地的信差會把這些事傳遞給御史臺的。

    至於究竟能不能傳遞到,誰也不知道。但萬一呢,人麼,不怕這個一萬,就怕那個萬一。

    大改大修,自然不是一段聖旨能解決的,從聖旨頒佈之日起,各部衙門徹夜點燈,加班加點。又是整理卷宗又是分離政務,而軍隊那頭更是忙得呼哧帶喘。

    而偏偏此刻,宋帝趙性應遼國皇帝耶律佛寶奴邀請在回國途中前往遼新都進行一次國事訪問。

    此刻正在文武百官焦頭爛額的時候,趙性正在那邯鄲城中的老宅子前點著爐子吃火鍋。

    “朕這個老宅子啊。”趙性嘆氣道:“就這麼憑空讓遼人佔了去。”

    宅子裡是有人的,是遼國一個偏門的王爺,要是換了個人在自家門口燒鍋子吃,他不把灶都給掀了才怪。

    可今日這位這來頭……他惹不得呀。且不說這宋國皇帝在遼國也是帝王禮遇,就光是這皇帝身份擺著,即便他是個俘虜都不能輕易去侮辱,否則會落人一個蔑視皇權的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