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本 作品

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快上車

    知道是來幹活的,鄭建國也就沒拿自己當外人,於是胡吃海塞的把想了一個月的東西都吃過,沒想到回到住處後一直到開晚飯的六點半,也沒人上來叫他去幹什麼,直到在飯桌上又見了程秘,才聽他開口道:“農少山是有學術劣跡,不過現在情況特殊,上面決定將他冷處理——你就先別急了。”

    “這麼快就決定了?”

    鄭建國有些傻眼,他沒想到早上才全世界嚷嚷著要搞對方,現在幾個小時就塵埃落定了:“我放的錄音上報道了?”

    “嗯,上的各個電視臺新聞。”

    發現鄭建國有些驚訝,程秘也就點了點頭:“這邊不止有報紙,還有電視臺,中午放新聞下午放新聞的,cbs還把你放的錄音音頻給全部播了遍,這邊就接到了不少研究員和科學家的電話,應你這個情況是需要支持的——他們在聲援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放在研究上來說,就是實驗是檢驗研究的唯一標準。”

    鄭建國笑了,當然他知道肯定還有些自己不知道的事兒發生,否則僅以他個人揭露的齷蹉怕是不會這麼快就雷厲風行的出了結論,只是考慮到有了答案,那過程也就算是不重要了:“做研究發現的目的,就是為了可以讓大家群起群策,按照咱們的說法就是三個牛皮匠頂個諸葛亮,你在所屬領域內的研究發現,必須要讓別人按照你的試驗流程進行重複。

    只有大家都做過這個試驗,那麼才有繼續研究下去的意義,否則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如果讓農少山在國內生根發芽,那麼他就會起個很壞的頭,就沒有人去做真正的研究,而是都會去放衛星,長此以往咱們的研究就會停滯甚至是倒退!”

    上輩子的鄭建國,只是個小小的鄉鎮醫院急診科主任,屬於瘸子裡面拔將軍的範疇,別說是研究了,他連電子顯微鏡怎麼調都不知道,可這兩年的經歷走來,他已經隱約認識到學術界之所以會對造假深惡痛絕,還是因為人都是有從眾效應的,別人做了我自然也可以做的後果,便是直接將這條路都堵死,屬於破壞規則的底線。

    “建國起來吃飯,你們該出發了。”

    程秘說的是下午,第二天一早鄭建國就被敲門聲驚醒,趙亮亮扔下一句話就走,等他穿上拖鞋拉開門時就見到個他的背影,也就飛快的回屋穿戴整齊,到了飯堂裡瞅著沒幾個人,也就胡亂的摸了個包子抓了杯牛奶吃喝一番,兩種截然不同方式的飲食倒也算是別有風味的嚥下,到了院子裡時程秘已經在等他了:“趕快上車。”

    鄭建國是想問你不是說下午麼,可想著還不知道要去哪個地方接機,更考慮到這位說的也可能是保密的,於是便矇頭蒙腦的上了輛大巴車,很快就在車子拐了幾個斜路後迷失了方向——陰沉沉的天空裡連太陽都看不到。

    也許是鄭建國晚了,也許是司機趕時間,車子一路顛簸的開到後停下,他是差點沒吐出來,好在沒多久領隊跑來招呼,每人發了兩個小巧的五星紅旗後大家進了機場在線前面站好,飛機那邊就穿越雲層出現在了遠方,吱嘎聲響後一路滑行著過來,陰沉沉的天空開始飄雪。

    寒風裹著零星的小雪抽打在臉上,鄭建國這會兒已經是沒了感覺的望著出現在機艙門口的老人面頰,頓時激動的和旁人一起揮舞起了手中的小旗子,他上輩子可是沒有聽到過這些信息,只感覺老人們雄才大略的做出改革開放的決定,中國人就站起來了。

    可誰知道這一切,卻是從七十多歲的年邁老人在經過三十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後,依然精神抖擻的面對著完全陌生的世界所開始的?不知道當他老人家站在飛機機艙口時,看到共和國的留學生揮舞著五星紅旗時,是否回憶起了他當年去法蘭西學習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