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士兵 作品

第254章 資本

    “制空權”決定戰爭的輸贏,這話從某種程度來說是對的,尤其是對鷹醬這樣的過度依賴後勤補給的國家……這也可以衍生到此時的列強。

    因為列強已實現工業化,科技達到一定的水平,其軍事上的戰略、戰術全都是圍繞其本國的工業水平和科技水平制定的,比如每個連隊配什麼樣的裝備、多少發子彈、坦克需要多少油、多少零件等等。

    對於這些國家而言制空權相當重要,因為一旦失去制空權就意味後方補給線將會遭到轟炸,前線的軍隊就無法持續既沒有補給又沒有空中掩護的戰鬥,於是很快就會全線崩潰。

    然而,事實卻證明事事無絕對,因為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就打了一場沒有制空權的戰鬥。

    這其實跟志願軍的裝備較原始也有關係……因為裝備落後且一直以來都是在缺少補給的狀況下作戰,從打鬼子起再到打頑軍,打的無一不是裝備落後彈藥奇缺的仗。

    結果就使志願軍從上到下都習慣了這種缺乏彈藥的戰鬥,使其能在被敵人制空權壓制下建立起來的僅僅只能運送少量補給的後勤堅持戰鬥。

    所以,王學新認為,制空權對相對原始的軍隊反倒無法形成有力的扼殺。

    就像曾經的鬼子的航空兵對打游擊的八路軍也無可奈何一樣。

    不過當然,有了部份制空權更好。

    比如現在,八路軍需要構築“高火”發射井,第一時間就從運城的鋼鐵廠調鋼材,而且是在白天用汽車運,這在以前都是無法想像的。

    坑道則選擇在運城後方十五公里處的一座無名高地。

    之所以選擇在這裡是經過一番計算的:

    “鬼子重炮能打18公里,咱們的應該恰好避開鬼子的重炮範圍!”

    “考慮到運城防線能往前三公里到五公里左右,鬼子重炮不敢進入這範圍……因為地遭到我軍火箭炮打擊。”

    “因此,我發射陣地應該構築在運城後方十五公里較為合適!”

    ……

    其實更安全的是佈設在運城後十八公里處,這樣一來鬼子的重炮就徹底無法打到發射陣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