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代目 作品

第330章 數年(今天有點忙,先兩章)

    大明朝的命運似乎並不因常家鎮的存在而有所改變。

    即便常家鎮在五六年的時間裡膨脹到近十萬人,幾已不次於大名府府城的規模。但一座城,與整個天下相比,畢竟不值一提。

    崇禎不是洪武,也不是永樂。他的氣魄和手腕,差了太多太多。所以難以執掌這個病入膏肓的老大帝國,攔不住她滑向深淵的趨勢。

    天災是一大要素。

    除了大名府,偌大的帝國,無分南北,皆是災禍連年。不是洪水氾濫,便是大旱千里,其間蝗災總會跳出來湊熱鬧。

    還有瘟疫。

    面對這樣的境況,在愈發腐敗的官僚體系的挾裹之下,財政崩潰成為一種必然。

    內部流民四起,漸漸形成多股難以剿滅的流賊;外部邊疆不寧,韃子一次次入寇,使人焦頭爛額。

    天災人禍輪番著來,以崇禎手腕,如何接的住?

    常昆有一次與盧象升閒聊,說起財政問題,提到過開海這件事。但這件事,說到底,並非口頭上的容易——不是不行,海外蘊含著巨大的財富,然而無論什麼事,再好的計劃,都要人來執行——若吏治不明,開海又能怎麼樣?

    信不信開海來的利潤,全部落到貪官汙吏的衣兜裡?

    所以無論什麼好事,落到爛人手裡,都會變成壞事。

    與常昆遙遠記憶中的某些情況不同,眼下的大明朝,內部的流賊更加張狂。李自成早早便起了勢,高迎祥也還沒被弄死,張獻忠名頭也傳出來了。

    山陝關中早糜爛的不像樣了。

    崇禎慌忙調集大軍與之作戰,勝卻勝的不徹底,每敗一回,則大傷元氣。眼下已是啟用孫傳庭督師山陝,正與關中流賊鏖戰。

    盧象升這天來見常昆。

    正是初冬時節,大名府還不算太冷。此時早已完了秋收,大多數百姓開始進入工廠——常家鎮的些個作坊,這些年發展壯大,已可稱之為工廠。

    農忙時候不提,農閒時,不論常家鎮的居民還是大名府的百姓,都慕名而來,進入工程賺錢補貼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