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雄 作品

第616章 619.三韓奴隸

    賈詡又和其他人不同,自從真正通透儒道修行體系之後,他已經將未來的發展道路放到儒道體系,並以此為主,其他為輔,他盯緊的幾個成就點,就有著法家和兵家。

    治理地方,進入中樞稱相,賈詡衡量之後,也明白斌給自己擅長,比對了諸葛亮,就更沒想相爭,所以,他選擇了法家和兵家。

    法家,就是立法,這段時間裡,他在地球也瞭解了各期歷史,和現代社會比較之後,發現三國世界未來的發展,法家一定會崛起,而且會佔據最主導的位置,削弱皇權,增強法制一定是必然。

    兵家,本就是他擅長,諸葛亮給自己定位治理,上戰場的時間自然就少,賈詡正好接過這個任務,開疆拓土,本就是兵家真正的天功,在遼東之地,兵家的未來絕對可期。

    賈詡的決定,劉浩和諸葛亮都清楚,也樂於支持,諸葛亮已經打過一世之戰,興致也少許多,更需要繼續證明自己,還不如將精力投入到遼東治理。

    好在與會的,沒有真正的腐儒,瞬息就通過決議,先滅三韓,再戰高麗句。

    三國時期的三韓,官方語言也是漢語,所謂後世出現的‘窗戶文字’也沒有出現,也註定不可能再出現。

    三韓,是三個小國度,一郡之地,分成三國國家,換到中原大地,一個國家相當於一個大一點的縣城,又哪裡擋得住賈詡的衝擊。

    陸地上,張繡和黃忠帶著軍隊廝殺一番,海面上,奴隸商人開啟了捕奴之路。

    會議上通過的‘漢兒不為奴’律法,這個‘漢兒’,首先一點,就是必須通曉漢語,能聽會說;

    達到這個標準,就必須謹慎對待,將會給予生存權,也就是不得隨意斬殺。

    身份,也將從最底層的‘奴隸’,變成‘奴僕’,偏向於‘僕從’,其主不得隨意使用重刑,一旦濫殺,必然要追究法律,抵命不會,但牢獄之災免不了。

    ‘僕從’再往上,就是平民,脫離‘奴籍’,可以自立門戶,開啟家譜,傳家後代都將獲得‘平民’身份。

    這樣的做法,就是通過等級提升,給奴隸一個希望,而且還是很大的希望,成為平民,不僅得到了生存權,還可以得到財產權和土地權,受法律保護,就像是土地,哪怕被他人奪取,官方登記的是你,依舊是你的財產,奪回也只是瞬間的事情,被奪取期間的損失,也同樣會幫你追究回來,奪取者判處的刑罰也同樣不輕。

    有了這個保護,平民生存權和財產權之下,溫飽問題就可以解決,未來若是得到軍功、文位,就能立馬提升到‘公民’。

    ‘公民’是官吏的前提條件,任何官吏,都必須是有公民身份。

    軍功是實打實的,參軍即可,服役滿三年,最基本的軍功,就足以讓你榮升‘公民’;

    但參軍,可不容易,神魔三國世界,階位沒達到一定程度,想要參軍,幾無可能。

    ‘文位’,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儒道修行體系的文位;將會在遼東傳播、通行。

    另一種,則相當於地球的公務員考試,這也是為真正人才留出的通道,避免那些專業人才流失。

    這其中,最關鍵的,還是‘奴隸’到‘僕從’這各臺階。

    聽說漢語能力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真正有心融入大漢的奴隸,只要花費心思,就能提升,這才是劉浩刻意為他們準備的。

    第二個臺階,也就是‘僕從’到‘平民’這一層,就嚴苛了許多;

    首先,也就是該僕從在三年內沒有犯法經歷;

    其次,要有貢獻,比如加入僕從軍作戰,斬殺或捕獲一名以上的敵人;比如發明某些產品,提升某件產品的性能;比如經檢驗,確定是見義勇為救助漢民者;等等,這些貢獻在往後的歲月之中,也必然會有所增加,給僕從留下更大希望。

    滿足這兩個條件,已經不需要官方去強調,辛辛苦苦得到平民身份的他們,就已經將自己視作漢民,成為大漢的一份子,設立家譜的時候,選擇姓氏,也必須是百家姓姓氏,後代子孫根本不會記得祖上姓什麼?來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