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雄 作品

1799、孫權

 歷史上,曹丕之所以同意陳群上表的‘九品中正制’,某一種程度而言,還不是曹丕對曹魏帳下無數世家的妥協?

 可這樣的妥協換來的又是什麼?

 世家,可不會因此而感謝曹家分毫,他們只會認為這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才得到的,也是本該得到的。

 九品中正制的施行,同樣又得罪了世家之下的所有群體,從小型世家,到寒門,到最底層的百姓,都只會對曹魏發自內心的憤怒。

 因為它限制了中層的上限,告訴你有些層次是你無論如何都無法達成的,他們內心之中,好不容易形成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九品中正制實行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被掐滅。

 而中層,往往是整個架構之中,唯一可以承上啟下的層次,他們一旦腐朽了,一切的根基,也只能跟著腐朽。

 當他們根本不在乎曹魏死活之時,司馬家野心勃勃之始,他們選擇了冷眼旁觀,甚至於內心升起了諸多期待,期待換一個‘皇帝’能夠打破這一潭死水。

 中層如此,底層更是隻能絕望。

 九品中正制的出現,甚至於連唯一的希望都掐滅了,沒有任何上升通道的百姓,哪一個還會真正為你曹家賣命?

 可以說,歷史上,當曹丕對世家妥協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曹魏覆滅的未來。

 歷史上,曹丕以為自己因為這次妥協,好歹將漢獻帝趕下了皇帝寶座,殊不知一定的所得,命運早就已經標註好了價碼,也都是必須償還的。

 他是舒服了,以為自己就真能夠完全繼承曹孟德打下的江山大業,殊不知二代終究是二代。

 當他坐上了皇帝寶座的那一刻開始,當他脫離了前線的那一刻開始,他以為的掌控大軍,事實上已經逐漸脫離他的掌控。

 歷史上曹丕的狀況,孫權亦然也。

 在歷史上,孫權也想過掙扎,比如統御大軍北伐,浩浩蕩蕩而去,卻直接被張遼狠狠的教訓了一番。

 於是,他再也沒有了掙扎,也知道自己根本不是那塊料。

 他明確了自己的定位,清楚了自己該做那些事,東吳整個集團得到的利益該如何分配,才能將東吳集團這一條大船航行的更遠。

 眼前的孫權和歷史上的那一個孫權何其相似?

 他死守城池,但凡得到妖獸屍體,就迫不及待的要將其中半數以上運回自家後院,彷彿不這麼做,未來他想要在諸天萬界之中立足就失去了支持。

 和他相比,劉備卻是相反的,但凡所得,他都巴不得自己攜帶而來的大軍士卒們敞開了吃,只要這樣做的效果是讓這些自己攜帶而來的最嫡系隊伍更上一層樓,他就沒有任何不喜的。

 他更不怕自己因此而失去了蜀漢後方文臣武將們的支持。

 他的權威是他一步一個腳印打下的,哪怕其中有著些許怨言又如何?

 他不過一句話便可消除,比如:咱是為了給你們展示一下效果,眼前效果這般顯著,你等可要跟上了,跟不上,未來被淘汰了可就不關咱的事了。

 同樣一句話從劉備和孫權口中說出來,下方的文臣武將的反應可是完全不同的。

 就好似大明帝國文臣武將面對朱元章之時,哪一個不是和鵪鶉一般,恨不得將自己的頭顱低到褲襠之內。

 同樣是大明帝國,換成崇禎,水太涼那廝,當初在大明帝國朝堂之上,可從來都敢於將唾沫噴到朱由檢面上的。

 孫權已經是其中佼佼者矣,甚至於留下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

 作為旁觀者,執念劉浩和方運可沒有對孫權有著任何的鄙視。

 他們更清楚,這何嘗不是孫權所代表的東吳集團最好的處理方案。

 本就已經在三國世界龜縮與一域,空間也好,人口也好,實際上也就那麼一點,說白了,就東吳集團的實力根本不行,不過一個諸侯罷了。

 當真整個東吳集團團結起來賭一把,去賭那未來可能的躍遷式發展,留給他們的,很可能是一部踏空,瞬間就徹底掉落到無盡深淵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