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442章 卡爾卡松

 閩商不僅敢闖,還很聰明,鄧普師傅雖然年紀不小,可來法國兩年時間,法語的日常交流已經沒問題,比韋森特那二把刀的粵語,強太多。

 戈巴維揚今天回意大利,沒跟過來,托馬斯與阿爾達汗也已經下車。阿爾達汗可沒那麼多顧忌,直接朝奧德河對岸的小山坡指了指,“阿燦,看了見嗎,就那!是不是很神似?”

 山坡距離農場小院一公里左右,從山坡的山形上看,可能因為角度緣故,並不太像,但是,山坡背後的連綿山勢,真的很像。

 下車後的韋森特和鄧普,已經與謝軍打過招呼,他倆聽到這句話,對視一眼。

 沒錯,兩人都猜到這次所謂的“擴建潤馨運通瓷器工坊”有問題。

 這麼小的項目,盧燦只需要批覆同意與否即可,又何必親自來看一趟?

 更別提還找人事先圈好地!

 不過,兩人都明智的選擇沒有多問,只是習慣地看了看這處農場小院。

 這裡就是農村,二十來畝麥地,加上一小片住宅樓,倒是很適合做陶瓷工坊,取土、晾坯、上釉、刻花等工坊車間用地,足夠。如果那片小山坡作為取土地,距離也不算遠。

 總而言之,在這裡設置窯口,還算合適。

 鄧普師傅,直接彎腰抓了一把泥土,團了團後又鬆開,泥塊很快又鬆散開來。他皺了皺眉頭又聞了聞泥土的味道,隱隱對韋森特搖了搖頭——農場的土質,粘度不夠,想要調和成陶土,難度不小。

 韋森特的眉頭,也微微皺起,如果真的不適合……他得提早準備稍後怎麼跟盧燦提起。

 簡單安頓之後,阿爾達汗就拉著盧燦去山坡看看。

 “大家一起吧,走著去。”盧燦對韋森特和鄧普招招手提議道。五月的地中海谷地,青蔥翠綠,野花鮮豔,風景非常不錯,一公里不到的距離,走著就行,順帶賞賞景。

 盧燦本人也是制瓷高手,行徑途中,也抓了兩把泥土試了試。

 河岸這邊的農場地,為河流衝擊平原所形成的肥沃黑土,這種土壤並不適合制瓷。但是,在走過小橋後,情況發生變化,河岸北側的山坡土地,土壤為軟質黏土,呈黃土壤狀。

 軟質黏土富含長石和氧化鋁,是調配陶土的基礎用料。

 大自然真是神奇,一條河的兩岸,截然不同的兩種土質。

 “喏,鄧師傅,你試試這邊的黏土。”他搓著泥疙瘩,泥土粉末一點點從指縫間灑落。雖然為挖寶藏投資一家陶瓷廠,他能承受起這份損失,但並不意味著他願意白扔這筆錢。

 有關泥土的成分測定,鄧普師傅和韋森特能搞定,盧燦的注意力,放在眼前這個高度在三十米左右的山坡上。

 在外人看來,這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黃土坡。呈波形,緩坡一側,連接遠方的山腳,陡坡一側,面臨奧德河上游河面,像極了一隻趴在河邊仰頭的藏獒。

 山坡上,長著一片栓皮櫟,還有不少的油橄欖。

 整個山坡,佔地面積約在三百畝。

 盧燦看了看這片栓皮櫟,再想想勒南畫面上的樹木,貌似就是栓皮櫟。

 應該是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