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748章 藝術發展

 “那也行。家裡要重新歸置,也沒辦法開伙。”潘奶扶著門框,笑了笑,“過幾天吧,等收拾好了,你和阿璃,哦,還有小田和阿欣,帶著兩個寶貝一起過來,熱鬧熱鬧。說起來,你們家的瑤瑤,我和老張還沒見過呢。”

 “阿燦,還是我來點餐吧。”溫碧璃側身從潘嬸身邊出來,邊走邊脫橡膠手套,“順便也給田姐打個電話,說一聲,晚上我倆不回去吃飯。”

 “嘖嘖!”潘奶衝著溫碧璃的背影,對盧燦豎起大拇指,這是對溫碧璃心細的讚賞。

 盧燦笑了笑,坐了回去。這時,又聽到張老說道,“阿燦,袁殊帶去的東西,如果你和老王都看不懂,那東西百分百有問題,你千萬不要出手。”

 這就是典型的“看不懂,不出手”!算是古董行交易中的一條古老戒律。

 其實,在古董行有一句話永遠正確,那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無論你眼光多犀利老道,無論你的知識面如何寬廣,但是,贗品偽品總有機會,讓你馬失前蹄。

 由此也就誕生了“看不懂,不出手”這條戒律——看不懂的東西,指不定就是他人利用你的知識盲區,為你挖坑。

 所以,張老說出,如果盧燦和王季遷都看不懂,那就不要出手,無論那東西看起來怎樣的有價值。

 這則道理,盧燦懂,點頭笑道,“我就去看看熱鬧,沒打算出手。”

 告別張老和潘嬸,盧燦帶著溫碧璃直奔香江藝術館,活動在晚上七點開始,應該不晚。

 香江藝術館位於港島中區愛丁堡廣場的新大會堂高樓最頂三層,1962年建設啟用。

 說起香江的公共藝術,歷史還是蠻悠久的。

 早在同治八年,也就是1869年,港督府在新落成的香江第一代大會堂的頂層,設立香江首座文化活動中心。這家文化活動中心可以看做香江藝術館的前身,接受香江各界人士的捐贈,推出各種展覽,最出名的莫過於嶺南畫派高劍父與弟弟高奇峰,於民國八年即1919年舉辦的“嶺南風情展”。

 民國二十二年,大會堂因滙豐銀行擴建而拆遷——這棟房子的產權屬於滙豐銀行,因為租賃協議談不攏,香江文化活動中心停辦。

 一直到1962年,位於中區愛丁堡廣場的新大會堂啟用,香江博物美術館落址於高樓頂三層。

 1974年,香江博物美術館一分為二,及香江藝術館和香江博物館,其後,香江博物館遷往九龍尖沙咀星光行,而香江藝術館留駐老館。

 博物館遷走之後,留下相當一大片空面積,香江藝術館管理方,將這片空地單獨闢出來作為空白館,專門租賃給藝術家舉辦各種畫展、藝術展。

 香江藝術基金有自己的辦公地址,不過,因為他們的展會和活動很多,因此又將香江藝術館的空白館租賃下來,作為基金會所屬會員的日常交流與學習的常用場所。

 今晚的藝術品鑑賞交流會,就安排在這座館中。

 盧燦倆人趕到時,還沒到七點,讓兩人挺意外的是,今晚的來賓似乎有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