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65章 趙家條件

    倪亞正竟然能從這件白玉燻上,一眼看出劉紀松的風格痕跡,眼光真的很牛!

    難怪爺爺說倪亞正“愛玉”。

    “趙奶好眼力!”

    “這位玉雕師傅,曾經跟在劉紀松老爺子身邊學習八年。去年納德軒和滬海玉雕廠藝術交流,被王鼎新爺爺相中,廢了很大一番功夫,才說服對方放人的。”

    “原本,納德軒還想邀請劉紀松老爺子來港,可滬海玉雕廠死活不放人!”盧燦遺憾的攤攤手,又問道,“聽趙奶的意思......您和劉紀松老爺子很熟?”

    說到玉雕,人們常說“蘇工”,蘇工並非流派,而是蘇浙滬地域出現各種手工藝技術的統稱。落到玉雕方面,往往涵蓋玉雕四大流派“北派、揚派、海派、南派”中的“揚派”和“海派”。

    “海派”誕生於“揚派”,大約在二十世紀初成型,以器皿(以仿青銅器為主)精緻、人物動物造型生動傳神為特色。

    代表工匠有:“爐瓶王”孫天儀老師;“三絕”魏正榮老師;“南玉一怪”劉紀松老師。

    盧燦和溫碧玉帶來的白玉燻,額,就是白玉雕刻的薰香爐,圓腹配以活環耳,薰蓋雕花精美,規矩製作工藝考究,造型的比例勻稱且對稱,整體外觀穩重而有氣勢,極具東方審美。

    創作者是納德軒從滬海玉雕廠“招聘”的年輕玉雕師傅劉忠榮。

    劉忠榮十七歲進入玉雕廠,就被選送到劉紀松身邊學習,雖然國內大型玉雕廠此時不太講究師門傳承,可要說劉忠榮是劉紀松的弟子,也不為過。

    倪亞正幾根手指鼎著白玉燻,慢慢轉動,欣賞表面圓雕、鏤雕圖案,隨口答道,“早年劉紀松和他哥哥劉繼昌,在顧咸池老師傅的顧家玉器行學藝,出師後又以接顧家的貨

    單謀生。很巧,顧家玉器行,就在我家隔壁,因此,劉家兄弟,我還算熟。”

    顧咸池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玉雕師,在人物、動物雕刻方面很有成就,倪亞正的孃家在顧家玉器行隔壁,指不定倪亞正喜歡玉器,還是受鄰居的影響呢。

    “真沒想到,您和劉紀松老師傅這麼久的交情?”盧燦有些驚訝,笑道,“趙奶和趙祖如果回滬海,還能找劉老敘敘舊。聽我王鼎新爺爺說,劉老身體棒著呢。”

    劉紀松1908年生人,今年八十二歲,依舊在滬海玉雕廠擔任技術指導。

    “老劉還在玉雕廠工作?”倪亞正將白玉燻遞給丈夫,示意盧燦和溫碧璃就坐。

    這時,趙家的傭人,送上來一套清洗過的茶具,老太太似乎想要親自表演茶道。

    “還在擔任藝術指導,據說還帶了一個玉雕培訓班。”

    老太太手腳利落的擺弄起茶具,嘴也沒閒著,“下次回滬海,一定走一趟玉雕廠。說起來......我想想,差不多四十年沒見。我和阿衍40年來香江,就再也沒見過劉家兄弟。”

    “老劉身子骨還硬朗?”

    盧燦對劉紀松所知不多,“您老想要了解劉老的情況,回頭我讓劉忠榮,哦,就是這件器物的雕刻師,他知道的比較詳細。”

    老太太擺擺手,“算了,不麻煩別人,下次回滬海,就清楚了。”

    接著,她又主動聊起海派玉雕,這是盧燦的強項之一,趙從衍也加入進來,雙方很快聊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