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68章 一則消息

    第168章 一則消息

    歐美的華人聚集區,最早被稱為華埠,二三十年代有“唐人街”一說,到兩千年尤其是京城奧運之後,在歐美官方的資料上,幾乎全改成“中國城”。

    倫敦的唐人街,規模沒有紐約和舊金山那麼大,也沒有那麼集中,大致以爵祿街為核心,以與之相鄰、相交的四五條街道,構成不足一平方公里面積的華人佔大多數的商區。

    納德軒珠寶歐洲分部,就在距離倫敦唐人街不遠的蘇活購物大廈十二層。

    從這裡一眼望去,倫敦華埠一覽無餘。

    現任歐洲分部總經理陳少君,正向自己的直屬上司,真正的大老闆田樂群,二老闆孫瑞欣,當然還有東家盧燦,輕聲介紹著歐洲分部的經營狀況。

    納德軒珠寶的事情,盧燦極少過問,有些無聊的透過窗戶往外看。他對倫敦唐人街的觀感不太好——面積很小不說,樓宇還很低矮、破舊,招牌燈箱林立,有些樓層的屋頂上,還搭建著一些石棉瓦、鐵皮建築,一看就知道是私自搭建的違規建築。

    總之,很像城中村!

    也很像香江九龍啟德機場附近的‘貧民窟’——啟德機場附近不允許出現高層建築,又因為飛機起落噪音巨大,因而啟德機場周邊幾乎不存在富豪區。

    這才是華人在倫敦生活的最真實景象。

    倫敦華埠真正被英倫政府認可,事實上還是1985年的事情。這一年,倫敦市政廳出臺《有關蘇活華埠成立正式街區決議案》,才算真正確定“唐人街”的存在。在隨後的十年中,倫敦市政廳對整個唐人街投資一定的財政資金,進行水電氣等設施的整改,又有當地的華商總會和互助會集資建立“華埠牌樓”,才有了後來的倫敦唐人街。

    這一議案出臺的背後,則是香江迴歸已定的大背景。呃,如果再擴散聯想,將它當成“拉攏港人”的手段,未嘗不可,畢竟,倫敦華埠居民中,大多數都是來自香江。

    也就是說,此時的唐人街,其實還是一個被華人佔據的英式街區。

    盧燦看了兩眼之後,就沒什麼興趣,又隨手拿過今天的《泰晤士報》,翻了起來。

    《泰晤士報》算是英國數一數二的“正論”大報,中產階級以上人群的首選報刊,多年以來,也就《衛報》偶爾會對它形成威脅。

    今天的《泰晤士報》上,還真有一則盧燦感興趣的文章——著名紀實報道編輯記者馬修,所作的一篇有關“希特勒日記事件”的綜合報道。

    “希特勒日記事件”絕對算是今年上半年全球最為轟動的一起詐騙事件。

    始作俑者為聯邦德國一位名叫米歇爾·拉斐爾的二手書店老闆,他對自己的一位朋友聲稱,自己發現希特勒執的手寫日記,時間從1932年6月22日至1945年4月18日,共計62本。

    這位朋友,恰好是《明星畫刊》雜誌社的一位倉儲主管。

    於是,消息很快被《明星畫刊》雜誌社所得知,迅速引起這家雜誌社的高度重視。

    喔嚯,這條消息可不得了!

    為什麼這麼說?

    希特勒是什麼人,大家都清楚!在歐美,有關希特勒的研究,從未間斷過!

    再看看這套日記本的時間線。

    1932年6月16日,洛桑會議決定停止德國賠款,這一事件,預示著希特勒所在的德國工人黨,取得巨大的國際勝利,他們終於搬走德國人民身上沉重的債務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