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戰列艦 作品

8.17章 七十二地煞

    如今的地煞項目,亦如此。

    ~

    2276年5月。

    隨著神都方面新來的技術人員抵達,衛鏗將項目進行分組。因為每一組都是不同勢力派來的技術人員。

    衛鏗:“朝堂還算有警惕性。嗯,的確,基層治理問題搞定不了,如果再不能拿捏住高科產業界,恐怕早就被篡了位。”

    對於朝廷居中協調,把神州大江南北各個勢力的研究成員都加塞過來,衛鏗並沒有什麼不滿!

    用衛鏗的話來說,“這個活特別大,能拉人入坑,入的越多越好。”

    衛鏗的規劃有幾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就是自己搞的。這是乞丐版,搭建十二個地煞星,完成最簡單的版本。

    現在隨著風后集團,蘇滬聯工集團的加入。衛老爺當即更改了設計,拉出了全新版本。

    七十二地煞的完整版。其實三十六個就夠用了(主世界的北斗體系是36,gps是32),72地煞,這個餘量太海了,這是把所有有價值的地幔頻段軌道都佔據了。

    但是這個版本,耗資巨大。

    神州各家勢力現在暗戳戳地想要在地幔衛星計劃中搶奪主導權,結果被衛鏗整了六倍的大活。一頭栽進去,見不到底。

    ~

    72地煞中,其中14顆是以正圓分佈。

    分別是:

    地內核和外核邊界層上兩顆,為地魁星、地煞星。(這是最寶貴的頻段層,容不得第三顆。)

    地外核和下地幔邊界層八顆,為地勇星、地傑星、地雄星、地威星、地英星、地奇星、地猛星、地文星。(這個層級其實三顆就夠用了,四顆就完美了,衛鏗安排了八顆,那是包圓了。)

    下地幔和上地幔的邊界層外層四顆,為地正星、地闢星、地闔星、地強星。(這是最外面的層級,頻段最不擁擠的層級,沒必要都佔據,只要夠用就行。)

    這十四地煞,都是穩定的地球分層明確邊界層,不會穿越邊界層。其中地核和下地幔,屬於地球深層,這邊界上的介宏子頻段是有限的。

    衛老爺:而有限的資源,當然要屯。就和二十一世紀買房子一樣,手快有,手慢無。稀缺資源,別信什麼未來調控的鬼話。

    至於其他58顆地煞的分佈,則是橢圓的軌道面,分佈面上有近地點和遠地點。近地點和地球地殼內核和外核界面重合,遠地點則靠近上地幔。

    這58顆地煞的橢圓分佈可以調節,當數個橢圓外地煞遠地點同時對準某個地殼區域時,就能暫時對某個地殼區域進行高精度的觀測。

    ~

    在分組完成後,衛鏗負責六個正圓地煞和三個橢圓地煞。其餘五個小組,是分別負責一個正圓地煞,和橢圓地煞,其餘合作的完成。

    當然,最核心技術都是在正圓地煞上。這是要給橢圓地煞,提供從地殼到地幔過程中的落差定位。正圓地煞的頻段也是最少的。

    谷</span>這種分配,未來是衛老爺掌握該項目話語權的資本,但是各小組都沒有異議。理性地來說,整個科研項目就是由衛鏗設計的,最高科技含量的部分,也是最難的部分,本就應該讓總設計負責。

    衛老爺還給每個組分了至少一個正圓地煞,是良心中的良心了。

    旁白:相對主世界歷史上那些國際合作,哪個不是先發國家拉後發國家出錢,最後在核心環節上設卡,把髒活累活、可找到替代的項目,塞給合作方。

    ~

    其實在地煞項目上,衛鏗的目的和神都方面是一致的。

    衛鏗的態度:這種重大科技項目,當然不能地域化。而是要多找學徒,減免“道統”傳承斷絕的結局。留個備份,安全。

    要知道,在這條時空中,衛鏗要防著下游時空干涉者的。

    在現在,隨著其他時間線的自己也開始轉向了地煞項目,衛鏗確定這就是重大科技。

    該項技術在其他非衛鏗的歷史線上,很少在信息時代應用。相類似的技術,只有命令與征服系時空26世紀後,人類進入星際時代勘探小行星時才出現。而在那時,星際戰艦掃描小行星內部,需要用到類似的介宏子波段。

    衛鏗現在推進這項技術的地位,就相當於越王勾踐時代提前出現的鍍鉻技術。

    地煞不是在星表時代進入星際時代前必要的科技樹。——但是一旦推進,可以替代掉其他歷史線中,類似發展過程的大量科技。

    簡而言之就是:在時空管理局確定已經將技術採集差不多的近古位面,衛老爺玩出了新花樣。

    ~

    10月,在九州皖、晉、黔多個地區開建了十幾個大地之眼。這些都是其他集團投資的,未來運行的所有權是他們的,但是現在指標全部是衛鏗的。

    由於投資增加的這麼大,神州幾大巨頭在年末,也都將他們安排在地煞項目的小組召過來問一問。

    第一,就是想問一問,衛鑫這邊是不是在開放核心技術。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衛鑫整個核心小組正在順利運行,其他小組負責人都能旁觀到;而其他小組推進時,衛鑫也是手把手地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