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LL 作品

第333章 化學需要我的模型!

    這項工作原本陸舟是一個人完成的,現在他倒是有了兩個幫手,一個是有志往計算材料方向發展的傑里科,另一位則是在他這兒做博士後的康尼。

    坐在陸舟旁邊,翻閱著文獻的傑里科忽然開口問了句:“教授,您是怎麼想到用空心碳球去解決鋰硫電池的穿梭效應的?”

    “科學的直覺?再加上從其它地方得到的靈感,”一邊翻閱著手獻,陸舟一邊用閒聊地口吻回答了這個問題,“事實上,關於技術思路這個問題,並不存在絕對合適的選擇,只存在相對合適的選擇。”

    “相對合適的選擇……”反覆咀嚼著這句話,看著手獻,傑里科若有所思地點著頭。

    有了兩位助手的幫助,文獻收集並沒有花費陸舟太長時間,

    在此之後的文獻綜述等一系列工作,也都在一個星期之內完成了。

    不過接下來的工作,就沒那麼輕鬆了。

    涉及到計算方面的事情,只能由陸舟自己來完成。

    三月份的最後一天,陸舟沒有去高等研究所的辦公室,起床之後便轉身走進了二樓主臥旁邊的書房。

    坐在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間裡,他給自己泡上了一杯咖啡,然後便打開抽屜,取出了紙筆。

    在乾淨整潔的論文紙上,陸舟構思了片刻之後,寫下了一行標題——

    《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

    電化學界面理論是現代電化學的重要支柱,也是理論化學中的經典問題之一。做個不恰當的類比,其地位就如同數學界的孿生素數猜想,在某一類的問題中佔據核心地位。

    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期,真正意義上的界面分子模型被提出。

    也正是從那之後,電化學界面的經典靜電學概念開始向凝聚態物理的現代概念過渡。

    隨著技術的發展,而後誕生的分子動態學模擬、monte模擬等等計算機模擬方法,讓電化學界面的理論模型更加逼近於真實。

    然而即便如此,對於界面上發生的各種電化學過程的微觀實質,也沒有人能提供一個可以依靠的理論模型,對其中的變化進行合理解釋。

    隨便舉個兩個例子,多晶金屬電極的微分電容曲線該如何進行解釋?不同溶劑的電解質溶液中hg電極微分電容曲線中的電容峰的起源又該如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