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LL 作品

第465章 諾貝爾講座

    “引以為戒啊!”

    昔日導師那句話,讓王海峰的臉上失去了血色。

    以至於在離開辦公室的時候,他就像一具被線繩牽著的木偶,渾渾噩噩地走著。

    回想起劉院士那意味深長的眼神,他才猛然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究竟是多麼的危險。

    或許是因為那面孔太年輕,甚至比自己的學生還要年輕,以至於他都差點忘記了,在學術界那些難以明說的規則。

    若是要說他現在唯一慶幸著什麼,恐怕便是陸舟不是那種小心眼的人。

    否則的話,甚至都不需要別人出手。

    他還是第一次如此的慶幸,自己視作眼中釘的人,把自己當個屁放了……

    ……

    事實上,王海峰還是高估自己了。

    若不是上次在國宴上偶然碰見,陸舟甚至都不記得有這號人。

    按照諾貝爾獎的頒獎流程,在晚宴結束之後,隔天還有一場諾貝爾講座。

    東一區14時許,陸舟如期來到了瑞典皇家科學院化學院的報告廳,以《微觀世界中關於數字的奧秘》為主題,進行三十分鐘的演講。

    當他剛剛抵達報告廳的時候,報告廳內人山人海,就擁擠而言甚至勝過了諾貝爾晚宴,卻沒有任何人表示怨言。

    前來聽報告會的不只是從世界各地趕來的化學方向的學者,還有來自斯德哥爾摩大學、瑞典皇家理工大學的學生,甚至是部分對科學感興趣的當地市民。

    根據往屆諾貝爾講座的慣例,這裡的講座並非完全的專業性質,即便是沒有相關領域的知識,多少也能聽明白臺上的人在說些什麼。

    當然,也並非完全的科普就是了。

    簡單的來講,諾貝爾講座的目的就是要讓同行業但不同方向的學者,能夠一目瞭然地瞭解到諾獎得主做了或者正在做哪些工作,做的工作有什麼意義,以及它對於學術界、乃至世界來說意味著什麼等等。

    這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想要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

    畢竟進入二十世紀後半葉之後,學術領域的發展已經從野蠻生長走向了分門別類的細化,搞電化學方向地不一定了解物理化學方向的研究,而生物化學方向的學者,甚至不一定能讀懂前兩個方向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