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點 作品

499 周公瑾孤身入曹營,曹孟德攜眾會天王

    劇組2月下旬就已經開機了,曹軒推遲一個月進組雖然不算晚,但也不能再拖了,他中間還要請假開演唱會呢。

    ………

    3月末,曹軒正式進組《三國·赤壁》

    《三國·赤壁》上下兩部,橫跨整個赤壁之戰,拍攝的場地選景還是很多的。

    繁星影視城是其中最主要的場景,《三國·赤壁》劇組有上千萬的成本用來搭建和改造繁星影視城的場景。

    此外,還有不少水上的戲份,在白洋淀和密雲水庫拍攝,訂購和租用改造的樓船和戰船實物/模型不下幾十艘,後續有一半以上會進行焚燒拍攝。

    考慮到《三國·赤壁》的名氣,其實場租費很多地方不要錢,甚至願意出錢邀請其拍攝打廣告。

    但是為了保證,得對很多東西改造,這個得劇組掏錢,是拍攝成本很大的一筆支出。

    《三國·赤壁》幾個億的投資,演員成本有限,除了曹軒,餘下的演員全加起來也就小八位數,都不一定有幾個導演、編劇和幕後那幫大佬的費用高。

    而演員省下來的錢,都投入到拍攝上面,服化道精益求精,場面更是恢宏大氣。

    曹軒到劇組時,《三國·赤壁》劇組正在拍攝。

    分為兩個大組,文戲組在繁星影視城拍攝江東群臣勸孫權,武戲組則是影視城隔壁一處空地山谷拍趙子龍七進七出。

    曹軒沒做停留,直接和人開車去了武戲組,然後就看到銀盔銀甲銀馬的聶遠,在罩甲黑衣曹軍的圍攻下左衝又殺。

    有關三國的服飾,各種考究說法不一。

    原因是當時屬於東漢漢末,然後分為魏蜀吳三國,服飾風俗變化很多,各國乃至各諸侯間都有可能不同,嚴格遵守是很困難的。

    94版《三國演義》口碑很好,但服飾方面還真算不上考究。

    反倒是吳白鴿的《赤壁》,雖然也有一一些錯誤,但整體來說算是三國題材裡服飾鎧甲最貼合時代的。

    當然了,如果嚴格按照現實,幾方勢力還沒富到讓普通小兵都披甲的地步,除了精銳嫡系部隊,普通士卒還是要打折扣的。

    《三國·赤壁》的服飾鎧甲方面,也基本上按照漢末三國的規制和特色,不敢說是1:1還原,但大致是沒啥問題的。

    但畢竟是影視作品,還是要做出一些區分。

    比如94版《三國演義》用顏色區分,紅蜀魏黑吳綠,高希希的新三國魏軍黑甲、吳軍白衣或白櫻、蜀軍有點像藤甲。

    之所以這麼幹,就是分出敵我來,不然一大群人打成一團,觀眾分不清誰是誰。

    乃至套用現實,兩軍打仗,軍服相同,還得頭上或胳膊上纏個頭巾以做區分的,不然誰知道是敵是友。

    《三國·赤壁》也是如此,既然服飾鎧甲的規制和特色區別不大,那就以顏色區分。

    曹魏黑衣罩甲、士卒黑帽,將領多數盔上黑纓。

    劉備部隊紅衣罩甲,士卒黃褐色的皮帽,將領多數盔上赤纓。

    東吳則是青綠衣罩甲,士卒青黑色帽,將領帽盔則是白纓。

    當然了,這裡說的是絕大部分普通將領和士兵,實際上,幾個主角的鎧甲還有服飾還是有特色一些。

    比如聶遠的趙雲,鎧甲就更偏銀白色,這也是為了突出角色,真要把趙雲弄的紅衣紅甲,觀眾反倒是覺得彆扭。

    曹軒重視服化道,但不會一味的過於追求服化道。

    最正確的解釋,應該是優質的服化道提升了作品本身的質量,可要是作品本身稀爛,就是把漢朝的古董穿在身上也照樣不行。

    趙雲在山下衝殺,不遠處的山谷之上是曹丞相的中軍儀仗。

    別看電影裡可能就十幾分鍾,但實際拍起來還是很麻煩的。

    比如聶遠和他的替身已經在之前的村落和山谷下方打了快一星期了,胸前的“阿斗”都擠爛了。

    直到今天才算,勉強把中近景拍完,配合山上的曹操中軍儀仗,拍一下遠景和名場面

    看趙雲在山下瘋狂亂殺,神勇非常,曹丞相驚詫莫名,詢問左右。

    “我原以為呂布已經天下無敵了,沒想到此人比他還要驍勇,這是誰的部將?”

    眾將不知,曹洪飛馬下山上前喝問:“軍中戰將可留姓名。”

    趙雲衝殺出去,朗聲應答:“吾乃常山趙子龍!”

    ……

    曹軒也不知道這段將來會不會被b站和短視頻玩梗,但看著軍陣裡聶遠的衝殺英姿,還是挺羨慕的。

    《三國·赤壁》不像吳白鴿那版,周瑜自己還拿著劍上去砍人。

    曹軒這個主帥基本都是文戲,哪怕是最後的大決戰,也只是指揮作戰,打戲衝殺都是那幾個武將上。

    之前在《颶風營救》拳拳到肉打了一場的曹軒,心裡還有點小癢癢。

    沒有理會還在拍戲的聶遠,曹軒直接驅車前往山谷之上曹軍這邊,現在還沒輪到拍山上,眾人處於候場休息階段。

    演員們閒著無聊,群演四散四周聊天睡覺,幾個主演湊在帳篷裡。

    曹操正帶著賈詡、程昱幾個文臣翹著二郎腿抽菸,曹洪、夏侯傑幾個人在旁邊打撲克,飾演張遼的胡君更是掏出個望遠鏡看山谷下面的聶遠拍戲。

    一幫“散兵遊勇”,趙雲要是殺到山上,搞不好直接一鍋端了。

    曹軒一到,摸魚的曹營大佬紛紛起身。

    第一男主他們還可以不給面子,老闆+監製可沒人敢忽視。

    “鮑老師、金老師、張老師……君哥,各位辛苦。”

    曹軒沒把休息當回事,態度很客氣,這幾位演員或許名氣地位不如他,但年齡資歷在這,曹軒肯定要給予尊重。

    初來乍到,曹軒也沒在戲上多聊,只是問問大家有什麼生活不便,他幫著解決解決,畢竟作為老闆,他發話比這些演員管用多了。

    此舉也立刻迎來了大家的好感,有幾個演員還真反應了問題,曹軒全部記下,回頭和製片後勤知會一下。

    臨分別之際,他還拉著各位曹營大佬一起合了個照。

    回頭發到博客,還引來不少人討論,排名第一的神評論是

    《三國演義》第二十回:周公瑾孤身入曹營,孟德公攜眾會天王

    單刀赴會,同曹營大佬們友好親切交流結束,曹軒又與在此拍攝的導演黃健新和動作指導陳小東交流了一下。

    《三國·赤壁》劇組分工明確,陳可欣主要負責文戲,武戲由陳小東等幕後團隊負責,黃健新兩頭跑,更多的精力放在武戲這邊。

    曹軒除了幾場戰陣戲,基本上待在文戲組,而且分屬兩軍,也和曹營這邊的演員幾乎沒什麼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