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的鬍子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三章 使者

    西涼雖然緊鄰關中,但過了隴關之後,風貌卻是大相徑庭,相比於關中一望無際的平原而言,進入西涼後,那種蒼涼、豪壯之感確實叫人有種天地為之一新之感。

    而沿途經過的鄉莊感覺上似乎跟中原的鄉里又有不同,趙雲就是這般一路以旅遊的方式不緊不慢的去往西域,有時候停下來在當地農家住上一兩日,在這裡,他從很多百姓口中聽到這兩年西涼的變化,就在幾年前,這西涼之地羌漢衝突幾乎沒停過,尤其是秋收以後,羌漢之間大仗小仗不斷。

    因為水源還是比較正常的,有時候就因為牲口吃草吃過界,都有可能引起暴動,本來是羌人部落跟漢人鄉莊之間的矛盾,結果衙署的人過來拉偏架,瞬間就將矛盾激化,然後就是上報朝廷,派兵鎮壓。

    總之過往很少有人像呂布這樣認真研究兩族矛盾根本所在,而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就算偶爾有,也沒呂布這麼大權勢,呂布現在在對羌漢的問題上,那是在關中大旱的時候都不曾有片刻懈怠,才有了今日強悍之間逐漸和平的環境。

    如今呂布在西涼羌人之中的威望那可已經超過了馬家,如今作為金城太守的馬騰在羌人眼中不說失去了過去的地位,但現在馬騰若想拉攏羌族造呂布的反,那可就難了。

    這些道理,尋常羌人不會懂,他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現在跟漢人之間矛盾少了,看漢人也順眼了,羌漢之間的通婚都越來越頻繁了,但趙雲大概明白,衙署在這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有時候生活在底層,不求偏袒,但只求一碗水端平,但就是這個往往都做不到,而呂布現在做到了,自然矛盾就少了。

    再加上呂布在這邊不斷尋找礦脈,鼓勵民間商貿,絲綢之路的開啟為這邊帶來了大量的商機,使得羌漢之間的交流越發頻繁,羌漢同源,矛盾本就不似胡漢之間那般激烈,如今衙署能夠按照朝廷的意思一碗水端平,那很多問題自然也就消弭了。

    趙雲突然發現,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自己越來越能理解呂布的政令含義了,這些東西在長安看時感觸不大,但真正身臨其境的時候,結合長安見聞,一下子就明白了呂布的用意。

    也就是說,呂布執政其實並沒有問題,既然如此,跟關東諸侯之間的矛盾為何不能通過言語來解決?難道跟關東諸侯之間的矛盾要比羌漢之間都要大?

    趙雲這一路上不是思索這些問題就是看書,希望能從書中找到這亂世的根源,可惜一直走到敦煌,他也沒能找到。

    且不說趙雲到敦煌去找尋張遼,長安這邊,在西域使者抵達的時候,還有另外一支人馬悄然抵達長安。

    “幼時聽父親說,長安並無這般繁華。”走在大街上,孫權好奇的看著這人來人往的街道,他幼時孫堅跟他提及長安時,是帶著幾分遺憾的語氣感慨這古都的敗落,但如今所見,長安城中車馬如龍,繁花似錦,根本沒有一絲父親當時所言衰敗古都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