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的鬍子 作品

第三百四十八章 曹操的躊躇

    呂布一直以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帳下始終無人可用,哪怕有賈詡、郭嘉、法正、李儒、荀攸這些頂尖人才,但中層和底層一直是不夠用的狀態。

    尤其是拿下蜀地之後,呂布人才不夠用的情況就更嚴重了,這也是呂布之前明明力壓群雄,卻並未奪太多地盤的緣故,不是不想,只是奪了也無法治理,反而會讓原本高效的朝廷運轉變的困難起來。

    這科舉一出,呂布只要不是太急,在關中發展個十年,人們心中可能會形成一種共識,有能力的去關中,有家世的在關東,當這種共識形成的時候,呂布就不會缺人才了。

    這無疑是很危險的,但卻也是無解的,因為如果關東不想被呂布吸走人才,那就必須也搞那一套。

    但科舉這東西,在關中可以搞,沒人會反對,會反對的人,基本都無力發聲了,但在關東不行,這等於是削了世家的根,這世家會願意?

    顯然不會,哪怕知道這對大局有利也不會如此,那樣在關東和關中有何區別?憑什麼還支持你?

    呂布從一開始就沒有世家豪族支持,他是這麼一路硬走出來的,江東其實如果孫策還在也可以走這條路,但其他諸侯,包括曹操、袁紹、袁術、劉備、劉表都沒辦法走。

    這就像戰國時,諸國人才盡往秦國跑道理一樣,不是諸國不想要留住這些人才,而是國內已經給不出這些人才未來了。

    曹操又看了看詔書,搖頭一探:“昔日洛陽見那呂布時,雖然雄壯,卻也不過是莽夫爾,如今看來,當年是小覷此人了,此人心機之深,世所罕見。”

    呂布這科舉之法,曹操其實很認同的,而且他也一直注重對寒門人才的吸納,但也一直沒能找到一個像科舉這樣的辦法來廢除察舉制。

    至於百年之後……一個制度維持百年之盛已經足夠證明其優秀了,至於百年之後,那就是後人的事情了,就好似如今科舉制衝擊察舉制一般,總不能今天建造的路百年後不修修補補卻還能起到重大作用吧?

    荀彧默默地點點頭,呂布無論能力還是氣魄,都堪稱當世頂尖,其他諸侯包括曹操能有今日成就,多少都靠些家事,但不靠家事單憑能力一直走到如今的,放眼天下只有兩人,一個是呂布,另一個就是劉備,不過相比起來,呂布顯然更勝一籌。

    只是荀彧有些想不明白,呂布投董卓之前的表現可說是無腦匹夫,殺丁原這件事恐怕是呂布身上永遠的汙點,投董卓之後,虎牢關的表現也只能說他是一員頂尖將才,連帥才都算不上,但到了關中一直到自立,呂布好似變了個人一般,一下子就從一員武將成長到一方霸主,能力和氣魄完全能夠匹配,若說這是進步的話,那進步也太快了,早些年幹嘛去了?

    “你說他會冒進麼?”曹操突然看向荀彧,他現在真希望呂布犯渾,冒進一下,因為曹操很清楚,除了呂布自己犯錯,科舉幾乎是無法避免了,關中世家就算反對也沒用,從諸侯聯手被呂布打退的那一刻開始,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等於是世家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