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165章 要塞鏖戰(10)




    古代歐洲曾有多個國家的軍隊使用戰象對抗羅馬。羅馬共和國和後來的羅馬帝國也積累了豐富的對付戰象的經驗。



    公元前202年的扎馬會戰,漢尼拔麾下的戰象隊的衝鋒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是因為羅馬軍的佈陣預先給敵方戰象衝鋒留出了通道。



    公元前46年的塔普蘇斯會戰中,愷撒以戰斧裝備第五軍團,指揮軍團兵集中攻擊戰象的腿,該軍團抵擋住了戰象的衝鋒,之後戰象成為第五軍團的標誌。



    塔普蘇斯會戰中,傳說豬成了對付戰象的有效武器。老普林尼記載:“戰象對最小的豬的尖叫都會感到恐懼。”據說在一次麥加拉城的圍城戰中,麥加拉人將滾油倒在一群豬身上,使得豬身上著了火,並把他們驅往敵人的戰象隊。面對身上有火苗的慘叫的豬群,戰象在恐懼中四散奔逃。



    羅馬人對付戰象的方式包括:避開戰象的正面衝擊、攻擊大象身體弱點(鼻子和腿)、利用大象的某些特性(怕火、怕豬的叫聲)。



    帖木兒進攻印度時,在1398年的一次戰役中,他面對擁有一百頭以上戰象的強大敵軍。帖木兒使用了大量的騎兵來遲滯了戰象隊的衝鋒,隨後他命令在駱駝背上堆放燃燒的麥稈,燃燒產生的煙塵驅使駱駝向前狂奔,使得敵人的戰象受驚而向後潰散,最終帖木兒大獲全勝。這也是利用火和煙來驚嚇戰象。



    可見,無論中外的軍事家,在面對戰象這種龐大的戰爭兵器時,都很少硬碰硬,而是充分他們的弱點——怕火。



    那麼,對付寄生蜣螂是否也可以用這招呢?主角低著頭看向地面,在他腳下,要塞內部正有一團燃燒著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