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325章 豐收的背後(1)




    6.中國北方馴化地。主要在早期馴化成功了穀子、大麥、蕎麥等重要作物。



    早期的植物馴化主要侷限於糧食作物的馴化。這與那時人們的生產力水平和處境是相符的。



    植物的馴化,傳統的方法一般比較原始,程序簡單但時效性可能很長,產量也可能不夠高。這些方法主要是直接利用植物的種子或者塊莖進行種植培育。比如,種玉米、水稻、薯類等作物。



    在改進過程中,人們逐步通過改善植物的土壤等生長環境,以達到提高產量的效果。為達到增產效果,人們施撒各種有機和無機肥料。但不管如何,其前提是尊重植物的自然生長特性。



    可以說,通過馴化植物,人類獲得了穩定的植物性糧食或經濟作物的供應。但反過來說,植物也因為有了人工的干預而獲得了更好的生長機遇,甚至有說法認為,不是人馴化了植物,而是植物馴化了人。



    人類曾有長達250萬年的時間靠採集及狩獵維生,並不會特別干預動植物的生長情形。



    這一切在大約1萬年前全然改觀,人類開始投入幾乎全部的心力,操縱著幾種動植物的生命。從日升到日落,人類忙著播種、澆水、除草,一心以為這樣就能得到更多的水果和穀物。這是一場關於人類生活方式的革命:農業革命。



    學者曾宣稱農業革命是人類的大躍進,是由人類腦力所推動的進步故事。他們說演化讓人越來越聰明,解開了大自然的秘密,於是能夠馴化綿羊、種植小麥。等到這件事發生,人類就開開心心地放棄了狩獵採集的艱苦、危險、簡陋,安定下來,享受農民愉快而飽足的生活。



    但這個故事只是幻想。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人類越來越聰明。早在農業革命之前,採集者就已經對大自然的秘密瞭然於胸,畢竟為了活命,他們不得不非常瞭解自己所獵殺的動物、所採集的食物。



    農業革命所帶來的非但不是輕鬆生活的新時代,反而讓農民過著比採集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生活。狩獵採集者的生活其實更為豐富多變,也比較少會碰上飢餓和疾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