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491章 蝗災(1)

    蝗災的產生原因很複雜,人類科學家都沒完全研究明白。根據現有資料和成果來看,從環境角度而言,蝗災主要是由乾旱災引起的。



    乾旱年份易發蝗災,中國古人已經總結出了這個規律,所謂“十旱九蝗”。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乾旱的環境對蝗蟲的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



    一方面,因為蝗蟲將卵產在土壤中,在乾旱年份,由於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含水量在10%~20%時最適合它們產卵)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



    第二,在乾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



    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



    而近期「東楊城」附近的氣候,就比較乾旱。



    開春後雖然大河兩岸的土地迎來了一場短暫的春雨,讓植物開始萌芽,但是雨量並不大。加之冬天雖然寒冷,卻異常的一點雪花都沒有飄落,整片大地如今處於較為乾旱的狀態,正適合蝗蟲的大量繁殖和迅速生長。



    在蝗蟲數量不足時,蝗蟲通常膽小、喜歡獨居,危害有限。但它們有時候會改變習性,喜歡群聚生活,最終大量聚集、集體遷飛,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災,



    這是由於蝗蟲在後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觸碰時,它們就會改變原來獨來獨往的習慣,變得喜歡群居。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對處於獨居階段的沙漠蝗蟲進行試驗,反覆觸碰蝗蟲身體的多個部位,以尋找是否有某些觸覺因素使蝗蟲改變習性。結果發現,當蝗蟲後腿的某個部位受刺激之後,它們就會突然變得喜愛群居,而觸碰身體其它部位如觸角、嘴部或腹部都不會有這種效果。科學家認為,在某一自然環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蟲後腿彼此觸碰,可能導致其改變習性,開始成群生活,其成員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進而形成蝗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