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劍心 作品

第668章 通信

    米德嘉德大學奧法研究院,共有十位正教授,喬安給每一位教授都寫了一封信,內容完全相同,除了例行公事的問候和自我介紹,重點其實只有一句話:



    人活在世上,究竟有什麼意義?



    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喬安很久,以他高達29的智力屬性也想不出一個能夠使自己心安的答案。



    當初他決定離開母校萊頓學院,轉而報考米德嘉德大學奧法研究院,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想進入更高層次的學府,向學識更淵博的教授們尋求幫助,解答心頭的困惑。



    喬安以一種非常虔誠的態度,在信中向教授們提出這個問題。然而人與人之間最難的就是相互理解,他在信中提出的這個問題似乎與學業無關,使很多教授感覺受到了冒犯,甚至被他這種出格的做法惹惱。



    限於學校規定,教授們又不好不回信,多數給喬安的回信只有一句話:



    “本人對這個問題不感興趣。”



    潛臺詞顯而易見:教授們對提出這種幼稚問題的學生也不感興趣。



    還有一位教授,在回信中以譏諷的口吻如是說:善於思考的維達先生,您應該報考神學院或者哲學院,那些地方更適合您尋求人生的意義。



    這還不算態度最惡劣的。



    有一位青年教授,甚至在辦公室裡公開拿他的來信當笑柄,當著同事們的面斷言“喬安·維達是個十足的書呆子”,“思想消極,幼稚可笑”,“他需要的是心理醫生,而非奧法導師”。



    不幸中的萬幸,並非所有教授都把喬安的來信當成笑料,還有三位教授以比較誠懇的態度給他回信,並且嘗試在信中回答他提出的問題。



    富蘭克林院長就是三位認真回信的教授之一,他在信中講了很多人生哲理,鼓勵喬安積極樂觀的對待生活,還說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他所做出的社會貢獻,哪怕終究難逃一死,子孫後代也會銘記他為推動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做出的貢獻。



    富蘭克林院長在回信中表露出的積極樂觀態度,崇高的使命感,與其“啟蒙思想家”的身份正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