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著青牛的豬 作品

第146章 《喉風報》

    沒過半月,福州靠近天主堂碼頭的日租界內,便成立了一家報社。

    報社的名字叫《喉風報》,取其“大眾喉舌,天下風聞”之意。

    這家報社剛成立的時候,並未引起多大的注意,無論是城內的達官貴人,還是底層百姓來說,這些東西都不是他們生活的重點。

    不過,當這份報紙的第一篇文章刊印出來的時候,當地還是引起非常大的震動。

    他們刊印的文章實際上是一篇小說,名為《鴉·片者的自白》。

    這個名字非常直白,而內容比這個名字還要直白。

    通篇以大白話寫就,只要粗通文墨,就能讀懂。

    這篇文章的原作者是德國作家阿登納,原作是用德文書寫,由吳泰親自翻譯而成,還配有專業畫師的插畫。

    小說通篇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撰寫一個人完整的吸食大煙的經過,描繪了一個富家子弟從豪奢到破落的故事。

    通過非常直觀的文字和圖片,陳述了大煙的危害。

    此文章引發很大反響的原因除了直批鴉片之利害,還因為其直白犀利的文風,受到了新派學生和底層百姓的歡迎。

    雖然“新文學”之風已經在京滬等地有所苗頭,但福州至今無一份報紙刊物正式以大白話的形式撰寫文章。

    《喉風報》的所作所為,幾乎算是引領了福州本地“新文學”的潮流。

    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喉風報》除了繼續刊載《鴉·片者的自白》的後續章節之外,還積極的向社會徵稿,無論是知名學者,還是普通學生,亦或者是底層的百姓,只要你的稿子能夠通過審核,都能夠刊載至報紙,並根據字數和名氣的不同,獲取一定的潤筆費。

    對於很多大家來說,這點稿費實在看不上,但此舉卻受到了當地學子和一些落魄文人的歡迎。

    儒家講究“立功立德立言”,許多普通人便是寫了東西,也無緣被大眾所知,更別提流傳後世。

    《喉風報》給他們提供了這麼一個平臺,雖然審稿嚴格,但總算是有了這麼一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