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宗宗主 作品

第204章 大戰

    雲南,普洱府,磨丁。

    被討虜軍一頓炮擊和一輪衝鋒後,貢榜軍軍心頓時大亂,莽聶渺遮見狀,知道這次估計著了清軍的道了,再打下去必輸無疑,所以乾脆命令大軍且戰且退,一路退到了雙方十餘年前劃定的國境線外,與那裡的後軍匯合後才終於停了下來。

    另一邊,王阿從、閆祖庚以及羅思舉各自率軍追到磨丁後也令大軍停了下來。

    端坐在自己的坐騎上,莽聶渺遮不時的左右看看,更是臉帶笑意的點了點頭,如今自己已經與後軍匯合了,八萬大軍,只要打敗面前的這支四萬清軍,很快就能拿下普洱了。

    對面的王阿從也是一手抱著頭盔一邊不慌不忙的下令佈置著陣地,一邊看著對面頗為散亂的侵略軍,嘴角不時露出不屑的表情。

    一旁的閆祖庚也是看出了對面是一支烏合之眾,不由得嘆了一口氣道:“唉,清廷的軍隊是有多無能啊,竟然能讓這麼一支烏合之眾禍亂一方。”

    王阿從聞言沒好氣的看了閆祖庚一眼,道:“烏合之眾也要看和誰比啊,我們都是專職打仗的軍隊,而這裡的綠營兵幾乎沒怎麼上過戰場,器械又不精良,兵力又少,戰力薄弱,加上主將的有意放縱,能是對手才怪呢。”

    頓了頓,王阿從皺著眉頭繼續說道:“不過,也別小看了對面的軍隊,我們此戰也是佔據了地形優勢而已,接下來才是真正的兩軍對戰。”

    “娘娘放心,末將不會輕敵的。”閆祖庚見狀連忙拱手道:“再說,我們也還有武器沒有使出來呢。”

    王阿從聞言左右看了看,見到數十架正在安裝的投石器後緊皺著眉頭不解的問道:“你是說那些投石器?”

    閆祖庚聞言點了點頭,並沒有多說什麼。

    王阿從見狀索性也不再多問,再次看了對面一眼後轉身邊走邊說道:“準備好吧,看樣子對面是吃定我們了。”

    後方,剛趕過來的江蘭連忙找來羅思舉問道:“如何了?”

    “回撫臺,看樣子,他們兩軍準備在此決戰。”羅思舉聞言連忙拱手回道。

    江蘭聞言看了一眼忙碌的陣地,不由得長出一口氣後問道:“有何感想?”

    “他們,很強!”羅思舉聞言抿了抿嘴後回道:“我們綠營,連他們的女營都比不上。”

    江蘭點了點頭,隨即嘆了一口氣道:“你覺得,朝廷能平定他們嗎?”

    羅思舉聞言頓時沉默了,好一會兒後才有些悽慘的笑著搖了搖頭,道:“恕末將直言,朝廷連他們其中一方都平定不了,更何況如今他們兩方合兵一處了,朝廷更加沒有什麼希望了。”

    江蘭聞言再次嘆了一口氣,道:“古人云:胡虜無百年之運。如今滿清入主中原有一百五十餘年了,運道也該結束了。”

    縱觀兩千年封建王朝史,由外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實也就只有元朝和清朝。

    元朝於公元1271年由忽必烈建立,1368年被朱元璋趕回漠北,享國共98年,確實不足百年。

    蒙古鐵騎曾橫掃歐亞大陸,征服了半個世界,如此強大的軍事力量一旦入主中原,卻也難逃“胡運不過百年”的斷言。

    在軍事統治力上,滿清自然是無法與蒙元相媲美的,但它贏在了“改變”上啊,這種“改變”說白了其實就是完全漢化。

    元朝雖然也是遷都北京,但其統治階級從未真正融入漢文化體系,元朝皇帝說的是蒙古語,用的也是遊牧民族原有的治國方式,從未大批重用過漢臣。

    而且,作為遊牧民族,元朝統治者不懂得與時俱進,入主中原後不重視農業發展,百姓連肚子都吃不飽,久而久之自然是生靈塗炭,怨聲載道,進而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並直接導致了元朝的迅速覆滅。

    反觀清朝,自從1644年明朝滅亡,順治皇帝遷都北京實行全國性統治,滿清統治者一直在不斷的自我漢化,這一點從清朝皇子的名字上就能直觀地顯現出來。

    清朝早期的努爾哈赤、皇太極,一聽就是滿族人的名字,而之後的福臨、玄燁、胤禛、弘曆等,卻都深受漢文化影響,與普通漢族人的名字無異。

    清朝皇帝本身個個都是自幼學習漢學,而且大多文學造詣極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文藝青年乾隆皇帝,他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居歷史之首。

    與元朝皇帝連漢字都不認識完全不同,清朝皇帝個個都漢化得很徹底,到了末代皇帝溥儀,他甚至連滿語都完全不會說了,只是懂得個別單詞。

    歷史界還有一個專業名稱叫“清承明制”,意思就是清朝從建立之初就完全承襲了明朝的制度,清朝自始至終都是在按照漢人的方式治理國家。

    另外,清廷從康雍乾時期就已經開始大規模重用漢臣了,張廷玉、年羹堯等漢人文臣武將更是位極人臣,顯赫一時。

    到了晚清時期,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名臣更成了左右國家命運的主宰者,其影響力遠超滿臣。

    所以,從本質上說,清朝並沒有打破“胡運不過百年”的讖語,因為,就漢化的程度來看,清朝早都不是“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