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宗宗主 作品

第269章 商業事宜

    清朝是一個很幸運的帝國,幸運到清朝的江山幾乎是從明朝的大臣和起義軍手裡接管過來的;清朝又是一個不幸的帝國,不幸於兩千多年的帝制社會所有積累的惡果到了清朝這裡正趕上西方工業革命的崛起,最終清朝成了所有帝制時代的背鍋俠。

    同時,清朝也是一個很努力並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帝國,更重要的是,清朝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建立起真正意義上與世界列強進行直接廣泛貿易的帝國,其商業之繁榮達到了歷史之最。

    決定商業繁榮與否的因素是什麼?一個是人口,一個是政策。

    在很多人眼裡,從秦漢到唐宋元明清,貿易最繁華的應該是宋朝而非清朝。

    其實不然,實際上宋朝的人口在鼎盛時約為八千多萬,明朝的人口約為近兩億,而清朝末年達到了驚人的四億多,就是如今的嘉慶年間,也有三億兩千多萬。

    在古代,代表繁榮和財富程度的不是金銀,也不是銅,而是人口的數量和密集度。

    在治國理念的總體戰術上說,朱元璋和王莽都屬於心懷“幼稚的完美主義者”。

    朱元璋企圖憑一人之力為子孫後代創造出一個能夠千秋萬代的完善制度,但在歷史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下這可能嗎?

    為此朱元璋搞了海禁、內遷了沿海數省的居民、開創了八股、尊崇了朱熹的理學、建立了錦衣衛,所有皇室天下養、並強化了戶籍制度和朝貢體系等,朱元璋的這一系列操作完全是符合皇家利益最大化的,卻也禁錮了自己王朝的發展。

    海禁的表象是為了對付倭寇,實質上是朱元璋藉此來達到皇家壟斷對外的一切溝通和貿易渠道。這樣以來,即避免了因明朝境內越做越大的富商威脅,又控制了藩國對明朝的影響和滲透。

    而在實際操作中,朱元璋的政策直接斷送了沿海靠海吃飯的幾省百姓的利益,這也是沿海倭寇鬧騰了幾十年的真實原因,而不是所謂的海盜。

    清朝在康熙打敗了鄭芝龍家族後的第二年,為了稅收和因戰爭而導致的內遷和海禁對沿海造成的損失,就立刻在一定程度上開放了海上貿易。

    清朝和明朝所不同的是,清朝很鄙視明朝那些完全“賠本賺吆喝”的朝貢體系,而是通過稅收和海關的方式大力發展民間貿易,藉此來實現為帝國盈利的實際目的。

    一直到了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的對外貿易一直都是賺大錢的。

    所謂的鴉片戰爭的導火索是,英國每年財政收入的5%都用來買清朝的茶葉而清朝卻不需要進口英國的大宗商品。

    巨大的貿易逆差和重金屬流失倒逼著英國不得不想方設法進行扭轉這種可怕的局面,否則,英國的財政會被大清國的貿易順差給徹底摧毀。

    毫不誇張地說,在16-18世紀這一百多年中,在整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帝國有清朝的貿易繁榮,也沒有一個帝國有清朝那麼強大和有錢。

    人力資源是第一生產力,世界上的物質生產,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乃至戰爭,無不是為了人的需求,圍繞人而發生的,而在整個世界上,清朝的人口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還多。

    在對外貿易和交流方面,清朝不但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樣閉關鎖國,還是最為積極主動的一方。

    一方面,清朝將從明朝沿襲下來的那種禮儀性的、賠本的朝貢貿易從京城轉移到邊界去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這種官方的儀式性行為。

    另一方面,清朝在寧夏、錫藏、新江、內蒙、胎灣等這些剛剛征服不久的地方建立起來了一個個官方監督和指導下的貿易網絡,並以貿易為手段促進民族整合和帝國的統一。

    大盛魁和佳珀隆便是其中的代表,乾隆末年,清政府甚至把外蒙的稅收、驛站經費和兵站補給都包給了大盛魁。

    “佳珀隆是一家專做珠寶生意的商號,陳文榜生於珠寶世家,其祖上三代為滿清皇家御用珠寶工匠,乾隆時期其雕刻的玉如意曾作為國禮送於英國女王,佳珀隆也一躍成為佳話。”

    頓了頓,顧德全接著道:“陳文榜所推崇的佛商儒商理念,一直以來誠信經商,達濟天下,佳珀隆在雲貴川、兩廣和湖廣等地都有分號,其總號在雲南昆明府。”

    “在暹羅、緬甸等國,佳珀隆也開設有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