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宗宗主 作品

第285章 島上局勢

    “黎公子,這也沒什麼好欺騙的,不瞞你說,胎灣這裡的械鬥歷來已久,屢禁不止,遠的不說,就說前些年聲勢浩大的林爽文起義,表面上是為了國仇家恨,背地裡卻是因私怨而爆發。”說話的是一個壯碩的大漢,名叫洪老四,是胎灣島上一支反清起義軍的首領之一。

    另一個首領吳淮泗聞言也是贊同的點了點頭道:“我們本來是打算去聯絡一些義民前來助威的,但現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恐怕顯得有些勢單力薄了。”

    黎愷聞言緊皺著眉頭點了點頭,並沒有立即開口說些什麼。

    來到島上,黎愷原本是準備聯絡天地會、小刀會等幫派等從內部來攻下胎灣的,但來了以後他才發現,這上面的局勢之複雜,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在清朝時天地會組織分佈廣泛,寶島胎灣也有不少天地會會眾,其中天地會成員林爽文在乾隆時期還組織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運動,對清政府在胎灣地區的統治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黎愷原本以為林爽文帶領的農民起義,是一次為了反清復明而進行的嘗試,然而如今看來事實卻並非如此。

    在清朝初年胎灣被鄭成功等人所控制,與清政府處於對立狀態,直到康熙年間清軍才收復了胎灣。

    由於之前胎灣與大陸其他地區缺乏往來, 因此當時胎灣的人口數量只有二十餘萬, 清政府對於當地的管理也相對鬆散。

    與之相對的是海峽另一邊的閩粵等地,這些地方都出現了人多地狹的問題。

    再加上清朝初年嚴格的海禁政策, 讓這些人難以獲得足夠的生存空間。

    在胎灣被收復之後,對於胎灣這個彈丸之地,清政府一開始是限制大陸的居民赴胎灣的,即使允許前往, 也不能帶著家眷前去, 這也造成了胎灣地區單身男性的增長。這些無業單身男性自然成為了危害社會安定的隱患,閩南語稱之為“羅漢腳”。

    後來康熙、乾隆兩朝中國人口的迅猛增長,大陸地區發生了嚴重的人地矛盾,因此放寬了禁令, 導致大量的大陸居民湧入胎灣謀生。

    閩粵這些地方的人終於可以自由前往胎灣發展了, 在他們登陸寶島後驚訝地發現這裡不但人煙稀少,而且有大片肥沃的土地亟待開發。

    於是他們便回到家鄉呼朋引伴,島上的人口也迅速到達了二百多萬人。

    相較於胎灣人口的快速上漲, 清政府在當地的統治體系建設卻一直沒有什麼進展,再加上胎灣地處偏遠,遠離清政府的控制範圍,所以當地的官府的公權力不大。

    這讓百姓們不得不依靠民間自治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相較於大陸地區的農耕社會,清代的胎灣地區更像是一個移民文化區,因此人們對於土地的依賴性不強,大陸的地緣政治手段無法推行。

    於是,當時的胎灣人便按照籍貫和血緣走到了一起, 成立了許多眷村。

    這些村落從誕生之日起便有著很強的領地意識, 這讓胎灣島上的械鬥事件層出不窮。

    清政府官員在最開始的時候還試圖制止,但後來他們發現這種現象的發生並非偶然, 而是因為語言、風俗的差異, 和經濟、地位等因素刺激所導致的,他們並沒有能力完全杜絕, 索性便放任不管了。

    官員的不作為, 讓當時胎灣地區的民風變得十分剽悍。

    這些眷村中的百姓們為了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繫, 也紛紛通過結社的方式締結聯盟, 像天地會這樣廣泛傳播的組織在胎灣也受到了百姓們的歡迎。

    不過,此時胎灣的百姓本就遠離大陸, 因此他們對於政治並不熱心,所以胎灣地區的天地會並沒有反清復明的政治理想, 其根本理念實際上是一份互助的約定。

    到了乾隆中後期,胎灣地區的人口仍處於持續增長之中,這讓胎灣出現了不少被叫做“羅漢腳”的遊民。

    這些人平日裡遊手好閒,紛紛組成了小團體在社會上為非作歹,這讓胎灣地區的治安形勢變得十分動盪,也為後續的多起武裝起義埋下了伏筆。

    林爽文祖籍漳州,從小也深受結社文化的薰陶,在社會上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夥伴。

    不過和那些為了保障自身安全和利益加入會社的同伴不同,林爽文漸漸意識到, 這些組織的力量可以成為極為重要的社會資源。

    為此他參與了許多會社,並在其中擔任了一定的職位, 也結識了多位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朋友。